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如何利用互联网创造全民信用时代

2015-05-25 eNet&Ciweek

互联网产生和发展以来,在效率上发力,已造就了很多传奇;下一代互联网会怎样呢?如题,这是最大的需要,最大的机会!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今天我们宣扬诚实、守信。可见自古至今,信用一直是立身之本。尤其是现今社会,买房、贷款、创业甚至相亲时信用问题都很重要,可以说信用即财富。而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截止2014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达6.32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在淘宝上的一次购物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信用问题,可以说营造互联网下的全民信用时代是大势所趋,这需要政府的引导、保障与激励;金融机构、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实现。

首先,需要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这是构建互联网全民信用体系的保障。

根据2013年互联网安全大会的数据,每天20亿人使用互联网,发生网络攻击2亿次,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临近,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的媒体报道,互联网诚信与安全服务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虽然央视这几年的3.15晚会并未专门涉及互联网企业,相关权威专家和学者也均认为互联网行业整体管理逐渐规范,信用环境正在改善。但我们应该承认网络诚信和安全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如果解决不好,将影响到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形象和健康发展。

这方面其实政府已经有了行动,习近平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并由自己出任组长,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上强调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可见政府的重视与决心。

另外,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还要注意用户隐私的保护,有一些不规范的网站都采用诱使性注册方式,获取用户详细的个人信息,然后加工成信息产品,网上有不少经营网络名片的网站,专门出售个人信息,只要正式注册、付费就能获得。而且用户发现自己信息泄露也很难维权。这方面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以约束各行各业加强对个人信息的管理,促使相关企业信守承诺,并依法追究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者的责任。

其次,互联网信用要进入实名制时代,这是构建信用体系的基石。

可以看到行业发展逐步对实名制提出需求。回顾互联网的发展,从原来的匿名、假名充斥,发展到了真名环境。媒体、求职、招聘、婚恋交友,所有这些应用都需要用户信息的实名制,并且用户本身也有这样的愿望,因为不提供真实的信息就得不到相应的服务。可见网络实名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就好比道路和汽车的高速发展必须有交通法规作为保障一样,更加科学有效的实名制规则,才能保障行业健康和持续安全。

在实名制的基础上,政府可将真实公民身份号码作为标识,将金融、电信、社保、教育等部门与人有关的信息关联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从而逐步整合各种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如个人纳税、婚姻状况、学历证书、交通违章、还贷纪录、网络交易诚信纪录等),

当各种网上行为实名制以后也能防止一些人为了获得良好信用而利用互联网造假的行为,例如购买假粉丝、假账号、刷好评等行为。

以达到"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目的,从而为构建互联网诚信以及社会整体信用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消息,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就账号的名称、头像和简介等,对互联网企业、用户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涉及在博客、微博客、即时通信工具、论坛、贴吧、跟帖评论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注册使用的所有账号。对含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不予注册。对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的账号,应当采取通知限期改正、暂停使用、注销登记等措施。以后起名不能再"任性"了。腾讯、百度、新浪、天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行业积极响应,及时向互联网主管部门报送自查自纠报告已处置微博客、博客、论坛、贴吧和即时通信工具等各类违法违规账号6万余个。这为实名制的实施奠定了好的基础。

再次,互联网的全民信用时代需要大数据的支持。

今后,个人的信用不再局限于信用卡还款记录,网上银行、电商购物、求职招聘、交友聊天等都将可能被用作征信。而这些的实现需要大数据分析的支持。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以后信用可以通过大数据的评估来实现。相比起现有的其他技术而言,大数据的"廉价、迅速、优化"这三方面的综合成本是最优的。但是目前,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等各自掌握的用户信用数据尚未整合开放,信用信息资源整合与流动难度大。随着互联网上个人信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今专门进行互联网个人信用评估的公司也已经出现,这些公司甚至已经开始建立互联网个人信用评估的模型。但相互之间也很难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全面覆盖的征信系统,打破各为其主的一己之私,数据只有分享和流动才具有价值。而这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引导与支持,金融机构、各类企业积极配合,央行就曾经向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等在内的机构释放了开放征信的讯息。

要想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支持,还需要建立统一的征信体系数据采集标准,例如美国征信局协会CDIA就通过发布征信数据的标准征集模板,统一了征信体系的数据采集问题。制定了标准数据搜集格式Metro1和Metro2。(征信数据元是征信领域内反映被征信人的特性及信用状况的数据单元,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如借款人名称、登记注册类型、登记注册号、学历、还款日期、还款方式等都是通过一系列属性进行描述的征信数据元。)

通过这个标准,数据采集的统一格式,使得美国个人征信局能够及时低成本、高效率地更新自己的数据库。

当然,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以及权威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民营企业的介入,如何保证其公平性?例如征信公司之间存有多种业务交叉点,属于竞争关系。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出现篡改个人数据等不正当竞争?这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运行、监督、考核机制。

最后,建立互联网下的信用体系,最终目的当然是加以利用。

信用即财富,如何让信用"变现"呢。个人可以凭借自己在互联网上建立的良好信用而在买房、借贷等方面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在应聘、婚恋方面为自己赢得更高的竞争性;企业可以通过对求职者的信用分析来综合评价求职者的素质,金融机构等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刷卡行为进行统计与分析,来获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偏好等信息,展开精准营销。

相关频道: eNews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