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太难想明白了

2017-02-13 eNet&Ciweek/小令

呼吸之间即有生韵,万物皆有神性

要知“人为什么活着”绕不过“人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

过年是需要仪式的,敬天地祭祖先,少不了“天清地宁”“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的祝允。岁首,家家户户奉上如此豪迈、真切又朴素的祈愿,确如王阳明所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欧阳询《千字文》开头便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之语,同样表达了古人的天地智慧。

对每个哲学家而言,宇宙论是其思想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断向上追溯,从源头上不断逼近“人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

宇宙给予人的恩赐美妙。当一个人有幸生活在地球上适宜居住的地方,每一阵风过,每天的日升日落所带来的温度与阴阳的交替,每一次行星终未撞击地球,都属于奇妙的宇宙。同时,正因为如此,浩瀚宇宙、无人之境就如同认知的边界,昭示着神秘与未知,从而引发人类似乎难以止步的探索与进击。

除宇宙观外,宗教和神话故事有着天启般的魅力。在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众神有着庞大的“家”谱,其或动人、或悲壮的故事似乎隐隐构筑人类整体的命运,或人类需不时驻足反思的人性。有关印度神话的《吠陀经》《罗摩衍那》等神话著作同样,沁入人类难解的灵魂。《圣经》中“上帝造人”“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等故事,直到如今都深深浸入西方思想史中。

不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还是东方文化中重伦理的思想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给出了解读,只是视角不同。但人类认识自身、追寻信仰的步伐,未尽。

可能也只有人类会思考“人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

人不仅为这些而活

如果问人类“为什么”(why)活着?是因为——生命。若问人类为“什么”(for what)而活,就会进入目的论的视域、范畴。

的确,人们为生存而活着,为更好的生活而活,为财富,为艺术,等等。

中国人经常讲的是,为了下一代。而那些胸怀、格局更为广大的则遵循着中国经典著作的教诲,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同时,人类活着会为权利、为尊严、为自由而战。

美国独立宣言里这几句话最为知名:“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they are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

哲学里有种观点叫向死而生。生命辉煌却短暂,死亡是终结亦是新生,深刻的思考或可促进理智、智识的艰难进步。如燕京大学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也许在向死的过程中,能留下点点灯火。

木心说,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这“最”字里有对感官世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只可惜,有时候执念会带来伤害,宽容可能照出另一般世界。

不同温度的文化有着共通的追索

可叹,人类逃不开自身的矛盾。上天似乎在戏弄人类,疾病、贫困、无知,人类需要持之以恒求索、奋斗才能看见文明的曙光。在缔造文明的过程中,也少不了坎坷,比如战争、政治斗争,人类充满自信却焦虑,渴望成功却有时事与愿违。

在二战之后的西方文化中,有着对意义、价值甚至信仰的怀疑。20世纪的西方经历着文化上的挣扎,也在此挣扎中迸发出新一轮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反而更为积极乐观、自信而谦逊,在世俗与形而上学之间有种平和的智慧,以保后代绵延,文明昌盛。

未竟的,必须有“人应该如何活着”这一主题。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