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中庸》中的道德自觉思想

2017-06-02 eNet&Ciweek/红薯

20世纪80年代。主体教育理论在我国兴起,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问题备受关注。事实上,中国早在古代就认为道是规则、规范,德是将规则规范内化后进行践履所得。《中庸》作为儒家经典,凸显了道德自觉的重要性,对于当前道德教育主体f生理论构建有借鉴意义。

《中唐》在联通天与人的过程中,赋予了人道德自觉性

《中庸》倡导的道德准则是“天”。一方面,其来源于“人性”,反映了人性的特征,是人的价值投射;另一方面,它又对人进行着道德约束。显而易见,《中庸》在联通天与人的过程中,赋予了人道德自觉性。而作为道德准则的“天”具有“中和”和“诚”两个主要特点。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第一童》)人能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道德自觉的过程就应该包括:一、对由人的内在道德胜决定的宏观道德准则“天”有所体认。二、对“天”这一宏观准则下的具体道德规则有所认识,在《中庸》里就是遵从“仁、智、勇”三达德。三、对人当前所处的道德状况有所知觉。四、自觉坚守准则和规则,用规则来修身。

道德自觉的方法:择善、自明、慎独

《中庸》认为人陛本身就具有道德意义,但是由于每个人个体差异,使得有些人无法察觉到自身内在的善与诚。因此,要回归内在本质的善,必须从内在找根据,以维护、完善和成就主体自身的德性为归宿。从“中庸”二字的释也可以看出,“中”是诚、善内在于心,“庸”是发用内在的道德,要达到“庸”必须从“中”出发,即从修身开始。修身是道内化为德,德彰显道的起点和关键,是成己和成人的基础。修身方法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道德上的自觉。

道德自觉的最高标准:“诚”与“中和”

“诚”既是“天道”又是“人的本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中庸·第一章》)。“诚”的提出,将“道德”和“人的内在本质”联系在一起,使得道德修养从内而得完全成为了可能。另外,“诚”贯通人性与天,不仅是具有主体性的,还是具有超越性的道德标准。标准的超越性,表明道德的道德标准。标准的超越性,表明道德是神圣而又高尚的,普通人达到之必须下功夫和努力。“中和”则阐发了一种和谐的思想。要达到之,个人要诚心接受规则,保持秩序、安于现状。这里蕴含着通过个体道德自觉来安定社会的积极思想,同时也含有对规则全然接受的奴性思想意识。

所以传承传统文化之精髓,要结合以现代的思想和社会,而不是愚昧的推崇和传承。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庸之“诚”、“修身”的思想,放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警醒人们提高自觉地意义。

《中庸》的当代教育意义 

《中庸》关于道德自觉的智慧对于现今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有着很多启示。道德标准的价值。《中庸》为道德建立了一个终极价值,它来源于天,是天的本质,也是人的内在本真。人要达到它很困难,甚至是终身努力的一个目标,必须借助学、问、思、辨、行等方法。最高标准的提出保证了道德的高尚性与神圣性,并且也反映出对人主观能动之无限性的肯定,鼓励人尽其所能去实现道德自觉。另外,其中具体可行的道德要求的提出以及道德榜样的列举,让道德自觉有了参照系,使得人达到道德标准的可能性增加。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