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你的良知在说什么?

2017-12-12 eNet&Ciweek/木头

《传习录》的最后一跋,是钱德洪专为这本书的下卷所作。明嘉靖七年冬,钱德洪和王汝中因为先生的丧事到达广信,在给同门师友的讣告中,他们商定三年内收录先生的遗言。这之后,学友们陆续寄来了各自所作的记录。

每次读完一本书,心中总是升起一丝伤感和落寞,这本《传习录》也不意外。回想刚翻开这本书时的抗拒心情,再到现在合上这本书时的意犹未尽,这让我对读书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读《传习录》的这段日子里,听惯了“先生曰”,看惯了“来书云”,当内心因为看到先生病逝而升起一阵悲伤与不舍时,才发现吾早已尊先生为师,虽远在异乡,未曾相见,却时刻在耳边眼前,传道授业解惑。

合上书,脑海中翻来覆去只有“致良知”这三个字,囫囵吞枣般通读全书,直到看完也说不出良知到底是什么。良知到底是什么?先生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先生又说:“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先生还说:“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还他是,非的还他非,是非只依着他,更无有不是处。这良知还是你的名师。”先生说了这么多,更让我体会到良知所包含的智慧广袤无穷,更觉得奇妙的是他竟然就在我们每个人体内或者说是灵魂深处。

 相对于把“良知”看作一个抽象的事物,我更喜欢把他看作成一个深藏于心中的智者。每当我们受私欲搅扰,被利益驱使,邪恶所扭曲时,心底一定会想起良知的声音,“致良知”的人听到声音会立刻做出行动,或杜绝私欲,或悬崖勒马;而被蒙蔽的人则会置若罔闻,甚至捂上耳朵。当今社会,后者占绝大部分。

 近期网络上“江歌事件”和“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人性”被一时间推上了风口浪尖。从这两起事件中,人们看到了人性的扭曲与丑陋,他们愤怒的在网上留言评论,用尽所有的戾气抨击着事件中的罪魁祸首,留言板上充斥着各种类似“这种人就该去死!”“要是我肯定杀了他!”的言论。却没有人反思,反思为什么人会变得如禽兽般丑陋,反思自己是否也曾在某个瞬间默认化身为禽兽。人都喜欢在别人身上的缺陷“大作功夫”,却从来都不愿在自己身上做更多省察。

一个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并行的,抛弃了物质追求的社会是幻想,而抛弃了精神追求的社会是沉沦。印度国父甘地说过,毁灭人类的有七件事:没有原则的政治;没有牺牲的崇拜;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劳动的富裕。当人们抛弃良知,利欲熏心,颠倒黑白之时,同时抛弃的也是作为人的资格,一只被欲望吞噬的野兽,如何去谈快乐?

致良知,功夫在“致”字上,简单亦复杂。我们发现的“良知”越多,“良知”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多,致良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听到这些声音的同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时刻聆听良知的声音,方能寻得世间的光明。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