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2019-01-07 eNet&Ciweek/夜愿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礼记·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也是整篇《大学》的纲领。这句话历经了上千年的文化碰撞和朝代更迭,依旧以其高度的概括性历久弥新,在每一个时代,都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里的“大学”,是指教导人成人的教育,是世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所追求的目标。而如今,我们所谓的“大学”,则是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学院、高职高专等等。关于大学一词的出处,被广泛认同的一个是《礼记·王制》中所记载的,“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戴礼记·保傅》中也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汉书·礼乐志》中亦说到,“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纵观我国的大学,每一个都会有自己的校训。在中国,很多大学的校训都是直接的刻在校门口醒目的碑石上的,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着学校师生们的观念以及行为。校训往往是一所学校历史的高度凝结,也象征了该校的精神追求。在选定校训时,许多高校都喜欢从古代先贤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四书五经”与史学经典更是众多校训的原始出处。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这八个字被写入校规又成为校训。1924年,孙中山先生命邹鲁创办广东大学时,亲笔题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校训。华工从其中提炼8字,组成两句,既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又有所创新。

大多数学校的校训旨在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行与人生修养的熏陶,这些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先贤虽不在,然后他们留下的智慧,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高校学子,教育他们如何成人。时至今日,我依旧记得自己母校的校训,“修德 求真 乐群 创新”,在我踏出学校之后,这些话却时常响在耳畔。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