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019-01-10 eNet&Ciweek/墨歌

最近,我再一次捧起了《传习录》,去细细品味阳明心学的魅力。一个“再”字,表明了我并不是第一次读这本书,确实,这是时隔一年之后,我第二次读这本书。

对于读书,我一般很少去看两遍。但是不得不承认,好的书有它自己的灵魂,读过一遍就会深陷其中。第一次令我深陷其中的书,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最开始接触《红楼梦》的时候是初一,被它华美的诗词所吸引,那个时候看了一年,人物关系都没弄全,诗词倒是倒背如流,运用到作文上每每都能让我拿高分。后来初二到初三就开始慢慢理解宝黛的爱情,有他们相恋相知的章节翻得最多。后来啊,就慢慢得觉出了人情冷暖,世事沧桑。尤其是在看完87版《红楼梦》后,更是有了不同的感触,现在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宝黛的可怜可惜,感叹在世事碾压下的无常。

后来看别人的评价观后感和解析又回去看谐音隐义和句子的音韵平仄,印象中的曹雪芹随着我的成长实力也在见长,真的是得之我幸。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和机会好好读了,但也经常看到一些片段,总会在思海泛起涟漪,受用终身。

第二本令我读完还想再读的书,是《明朝那些事儿》,我前后读过三次。第一次读是在高中时期,在学校图书馆借来上课当小说读。作者白话历史的同时又比较客观的尊重史实,风趣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像穿越者回到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一个旁观者被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所吸引,竟然还有点沉迷。

第二次读是上大学期间,并非无意的买了盗版书,当历史读物看,渐渐的了解到比历史课更多一些的明朝历史。什么“一条鞭法”、“考成法”、“胡惟庸案”、“蓝玉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而是变成具体事件浮现在眼前。竟然还能常常在同学面前吹牛,还能给只看电视剧了解历史的父母科普一些历史知识,莫名有一些成就感。

第三次读就是毕业后工作了,在北京挤地铁已成为令人讨厌的日常。在六号线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已经是大不容易,更何况捧着一本书来读,于是在读书APP买了一整套电子版,也读的津津有味。偶尔因为专注被踩到脚,安慰自己,还好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好书可以读,也算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忧伤。

前后也读过一些关于明史的书,都不如当年明月的这本好接受,也许是我不想坐下来钻研,或者说我比较愚钝不能体会原版史书的魅力。这一次读的很慢,半年时间仅仅看到作者讲风流才子唐寅的一生,年少的意气风发,晚年的凄凉惨淡,我才知道风流才子不一定是那么的潇洒,不比普通人的烦恼少。

上到庙堂之高的皇帝,下到贩夫走卒的百姓。时常感叹在强大国家机器面前,不仅小人物像蝼蚁一般,就连天子权臣、皇亲贵胄也像武侠小说中的高手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同的是,在真正的历史中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多少副有血有肉的面孔,多少个活灵活现的面孔,如展现人物群像的电影在我脑海里回放。时光流转、朝代更迭,时代的滚滚车轮推动着人类进程,历史的场景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一遍遍重演。那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历史,在浩瀚宇宙中也不过是一个转瞬即逝的闪回画面。

因为一本书的某一情节,某一句话,一种情感的传达与自己共鸣,所以一次次的回去读,一次次的去感受,一次次的回顾。我想,这才是书籍的力量,那些在时间的洪流中还未被淘汰的经典书籍,会穿越时间的隔阂,给阅读者们带来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一本好书,是值得我们好好珍藏、细细品味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书是经得起反复读的,且每读一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读者自身学识心境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即使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你还是会从中得到新的感动,而且一次比一次深刻。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