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奇战略与市场部总经理叶新女士
今天,2015数字科技高峰产业论坛在京召开。在大会论坛上,握奇战略与市场部总经理叶新女士发表了名为《移动互联网下,与大象共舞》的演讲。握奇通过对所从事的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深入思考,结合自身由传统领域转型后的经验,说明了智能硬件整个产业价值链条上,产品的重要意义。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来的大多数都应该是互联网公司的新锐以及智能硬件领域的非常新兴的公司跟我握奇不同,握奇是非常传统的公司,在座很多人是握奇的用户但大家都没有听说过握奇。
握奇服务于银行、交通运营商等等行业客户,我们是站在大象背后的。
握奇为什么和互联网搭上杆了呢?也是因为随着我们行业客户这种服务的多元化,行业客户对他们本身提供服务的形式、载体有了一个更新的发展变化的需求,而同时我们也看到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手机也好、可穿戴设备也好,都在围绕移动介质支付方式,它的相应产业链也在相对成熟化。在这样大背景下,握奇是一家21年的传统公司,也在思索有没有一些新的突破方向来使我们的服务更加贴近用户。
我们选择了可穿戴这样一个领域。
可穿戴这个领域在今天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同质化的市场,如果在京东上搜索一下,比如手环有3.3万件商品,90%多都是主打健康。我们在想是不是在可穿戴这个领域和握奇所擅长的支付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结合呢。
在今年8月31号,我们推出了握奇手环可支付具有公交、地铁支付功能握奇手环并且我们强调这款手换不仅只为运动健康提醒。
当时手环8月31号在广州上市,10恩月18号支持北京公交一卡通握奇手环上市,两次上市反响不错,在京东好评率也维持比较高的好评率。
今天论坛我想分享一下作为这样一家非常传统的公司,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在突破造新的市场当中我们的一些心得体会。
简单来说,当我们把可穿戴和支付相结合,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很简单两项技术直接结合起来。简单来说,比如说支付功能,我们强调是进常支付,也就是说把银行卡或者是交通卡的这种非接触支付功能和可穿戴结合起来。当它和可穿戴结合起来以后,最大的挑战首先是原有的支付设备它是不受各种各样的电子器件的干扰,因为它是一个在单独孤立的设备卡片里面,当与可穿戴相结合你受到屏的干扰也受到电池的干扰,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支付产品它本身又受到交易时间限制,交易效率、交易性能的影响,它有这样的要求在这里,这是对咱们单纯的一些直接向C端可穿戴产品不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对我们来说是遇到不少挑战,在这里简单也分享一下我们过程中这些心路历程。
首先在切入这个市场,我们在想,我们怎么样能够让可穿戴设备变得真正的更加有价值,我们都知道可穿戴市场有三个月的魔咒,买了一个可穿戴产品,用了三个月就扔在箱子里,红衣教主也有一句话说好的产品一定是刚需,解决的痛点是刚需的应用,而且是高频的使用,我们切入可穿戴市场,在哪个市场真正让用户更加施用,能够将可穿戴和支付相结合,使用户用起来,我们选择了从交通支付来出发。将我们过去服务公共交通这样行业,把这样的支付技术与可穿戴结合,满足日常交通刷卡五大痛点。
我们在平时刷卡不用的时候会丢,现在一张卡里充几十块钱也是不小损失;第二,用的时候总要翻包;,第三,刷卡的时候发现钱不够了;第四,充值要排队;第五,花了多少我也不知道。所以我们将可穿戴技术,握奇手环把交通交付功能与手环结合,轻松出行,并且在手机端查询余额、消费情况等等。
可穿戴设备本身传统功能,比如说震动提醒、来电提醒、健康计步也是可穿戴设备能够吸引用户这么一个功能点,所以也融合在了我们产品当中,这是从产品功能定义角度有这样一些思考。
第二,把专业能力做到极致。握奇擅长什么呢?握奇做了十几年的身份认证和交易安全,特别是进场支付交易,我们擅长的怎样让交易更加灵敏,怎样能够通过我们所擅长技术使得当非接触支付与普通的可穿戴产品相结合的时候尽可能小巧、轻盈,握奇是做安全产品,我们保证可穿戴产品是要安全的,我们设定了工程师的目标。轻盈,我们做到可穿戴产品粒子只有5克,戴上手上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做到了卡片八分之一的大小,所有器件非接触的器件到电池等等只有八分之一的大小。做到灵敏,最远5厘米的交易距离,不需要贴屏。安全方面,握奇满足金融最高安全需求芯片用到手环里面。
第三,也是我们的一些思考,握奇是一家某一方面来讲算是科技业里面的制造业,我们每年会生产上亿手机SIM卡发行在全国各地,我们为交通卡、银行卡做各种各样卡面设计,我们就在想是否把这些能力也运用到这样的产品里面去,于是我们锁定了两个能力。
第一个能力是设计方面的能力;第二个能力是灵活生产制造的能力。我们把手环除了标准简约设计之外我们还增加了各种各样特色的款式设计。增加这样款式设计,一方面发挥公司人员长期做公交卡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满足手环产品相应来讲比较单一化的特点,同时我们相信这样的一种设计初衷也为一些企业用户进行产品的定制埋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我们为国安粉丝做的国安手环,还有银行的定制版。
第四,我们一直探索业务模式的演进。握奇过去做B2B,我们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把它提供给银行、运营商,由他们以他们的品牌形式提供给最终的用户。而今天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个业务模式由于可穿戴,移动性产品的承载,我们看到了业务模式的变化的可能性,我们不再是作为一个产品供应方的角色向我们的原有的行业客户提供产品模块,而变成了一个,我们向他们采购服务,比如说我们向北京一卡通采购一卡通服务,我们向广州羊城通,采购羊城通,把他们的服务融合在可穿戴载体之上,加载服务的可穿戴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所以说从过去B2B,到今天是BwB2C,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大的一个转变。对一家原来只面向B端公司,现在它是开拓了一条能够通过B到达C端,直接和C端用户相连接的道路。
在这个道路之上,我们也在探索着,能够去发挥更多的行业整合能力,比如说今天我们做到了,把一个当地公交一卡通的功能集成到可穿戴产品上,我们开通广州,羊城通以及北京一卡通的握奇手环。明年3月份开通上海、苏州等等地方,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中国银行,中国银行的银行卡集成到这个设备上,或者把你小区智能门禁集成上来,过去银行客户、企业客户以及公交客户都是我们的独立的零散的行业客户,而今天当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智能硬件,以安全为核心安全智能硬件载体,并且打通向最终用户通路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把这些过去零散行业应用整合进来,整合到这样一个载体上,把这样一个载体作为用户与原有的行业服务方之间的纽带推向最终市场,我们发现这条路其实是可行的是可能的,而且我们也会更加坚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另外一个体会,不管做什么样的产品,一定是要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而对于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行业,它的产品不仅仅面向C端,通过B,通过行业应用行业服务提供方到达C端,我们对B端和C端每一个环节带来相应的价值。对C端来讲很简单,也有研究说是促成C端用户的购买有几个因素,首先满足他的理性或是感官的满足或者社会或者自我满足,我们相信具有支付功能这类可穿戴产品满足用户理性需求,用户仔细分析,他会发现这样产品非常方便,我不用每天找卡或者不用丢卡我还能计步来电提醒等等,他会比较方便,我们试图通过一些设计,通过更多应用整合来使我们的产品为用户带来满足感向更高阶发展。
而同时我们不能够忽略,我们必须尊重为行业客户带来价值,我们是加载行业客户服务,我们要为我们行业客户,比如说交通行业客户,我们希望通过这类产品帮助提升他的发行效率,提高获客率、活跃率,比如通信客户降低转网率等等,我们试图在这类产品上通过这类产品为我们行业客户能够挖掘这样的价值。
只有让整个价值链条上每一个环节让他们都感受到你这样的产品是对他们有意义的,最终才可能获得成功,这也是我们的一点体会。我的分享就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