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对《传习录》的一点理解

2016-08-09 eNet&Ciweek/伊川

心是什么?

“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便是心也。”(第十二章·一草一木皆有理)

“问:‘先儒谓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同一活泼泼地。’”

“先生曰:‘亦是。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同上)

“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同上) 

不要成为一个活死人,很多时候你没有时间去思考,或者说真正认知世界。如果能够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可能你就没有白来人世走一遭。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有些哲学家说,有些人就没有真正地活过。天道浩浩,养吾浩然之气。人是渺小的,心是伟大的。 

存天理 

天理是什么,就是善,为什么要强调善呢?比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或她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你一无所有、赤身裸体来到这个世间,为了什么?或者说人为什么就是人呢?如果没有至善的信念,没有信仰,就没有希望,看不到价值。善的存在是绝对的,“我选择相信”。西方哲学里面说上帝是全善全能全知的,他们运用逻辑论证的手段去证明,所以有了宗教哲学,有了一直以来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博弈。要保持怀疑精神,要正式人类的罪恶和有限。 

相对主义的存在是有道理的,它尊重每个人的差异,承认每个人是有限的,是受到身体、环境、教育等客观因素限制的。但每个人对于正义、对于美德、对于真理的追求的普遍的,是共通的,不然也不会有公共舆论、公共空间这一说。记得电影里面有这样的场景,不论从事什么工作,社会地位如何,你都有权利有义务去参加法庭的陪审团(Jury),因为就正义而言,每个人是平等的。 

柏拉图的“洞穴喻”中,人被绑住,所以看到的可能只是事物的影子,同时你又走不出洞穴,而“太阳”代表着至善,即使走出洞穴了,你也无法直视它。对于真理的追寻是永恒的,人类是渴望光明的,是想要超越的,是人性与神性共存的。 

去私欲

我有一点不认同儒家哲学的是,将人限定在五伦之内,君臣父子,仁义礼智信,正人君子,胸怀天下,大无畏,为了大家牺牲小家。这样一种境界是崇高的,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就像人人都有佛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佛,人只能在此岸与彼岸之间修炼。这是一种大人的哲学,而我觉得童心、儿童的天性是需要保护和开发的,所以有些东西在我们的文化里是长不出来的。每个小孩和大人都喜欢《猫与老鼠》,中国人弄出来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我认为要尊重个人,正视人的欲望,经济学里假设人都是理性的,是趋利避害的,不要一开始就用宏大叙事的路径来震慑我,人性有善有恶,我们能做的是,不妨碍他人。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句话,people are born to learn,不论个人还是集体,请尊重每一个人丰富自己、认知世界的权利。《传习录》提到“深爱做根”,爱也是我们追寻的永恒,意识到生活的残酷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它,也许我们能让世界更好一点。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