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会过时
在“互联网+”明确成为中国企业转型纲领之前,互联网技术早已深入各行各业,有大众看得见、容易理解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O2O、数字营销等,也有大众不容易看到却能深刻感受到便利的工业互联网,比如“水电煤热四表合一+网络数据采集”。关键是,要看到实质,做到实际,而不能务虚,虚为一切的天敌。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生存发展,继续做大做强?对一些企业来说,打破思维定式可能是当务之急;而对另外一些企业,则更应该让商业回归本质。总体而言,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更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新方法、新模式、新思维,助力新商业规则的建立。目前可喜的是,不少超大型企业正在以战略眼光,重新审视转型升级之路,着力发展自身,挖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切改造的效果只有用实证证明,以自身实力、事例树立了好的榜样就是改变了世界,这是最好乃至唯一的有效方式。
本榜单涉及银行、保险、能源、电力、传媒、通信等众多主要领域,希望最终结果可视为企业“互联网+”实践成绩的缩影。这些企业都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同时也是引领创新潮流的先锋。他们不断创造新的突破,进行技术提升、管理进步、商业模式创新,调整自身业务,将新发现变成现实。
“互联网+”让我们感知到什么?
“互联网+”改变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是众多行业最容易融合、实践的领域,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消费者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零售、保险、电信等2C领域,从消费者萌发需求到选购、售后整个过程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
此外,“互联网+银行”堪称传统服务业互联网化的经典模式,现如今的手机银行、直销银行、银行APP等都是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而推出的新型银行。这些让我们很大程度减少了对线下银行网点的依赖,极大地提升效率,提升生活品质。
更进一步,以电力行业为例,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它的生产系统,网络抄表、监控以及很多自动化业务的实施,已经超越一般的互联网营销、交易等环节。国家电网充分应用技术手段,不断进行突破,用实践将“互联网+”诠释得生动形象。
此类场景,不一而足。
如果说“互联网+”是时代因子,那什么才是基业长青的秘密?
创新是永恒的话题。但真正对企业生死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企业家。企业家引领创新。特劳特(中国)战略定位咨询邓德隆曾说过,企业家之所以感到迷惑是因为缺少战略定位知识,战略定位确定了企业为社会所提供的价值,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定位是一种思考的结果,正如一切财富都是深度思考的结果。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环境下,要成为“强”企业,仅凭借伟大的创意开展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商业洞察力,同时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将创意转变为现实,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亦比如,中国企业目前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简单的合并使企业规模扩大,但并不意味着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从经验来看,这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企业要真正做强,企业家一定拥有战略眼光,拥有战略思考的现状或可能性。
做“时代的企业”意味着,企业家需要持续的学习力,顺应时代形势(过去是工业化、信息化,今天是“互联网+”,未来还会有这个化、那个+),注重质量和品牌,不断进行转型升级。这些都是永久性必要的。
什么样的企业家能带领企业成功?要形成充要条件,就不要忘记那个一以贯之的因素,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长期思考不段指向的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理解起来最难。但是,不难的事,做起来还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