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王宝强婚姻悲剧的原因:贫穷者有罪

2016-09-20 eNet&Ciweek/觅阳

每一个文明人,无论他的意识发展到多么高阶的程度,在其精神的更深层次中仍然是一个古代人— 荣格。

之所以说教育所教化的人性亘古未变,是因为每个人都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真实,并为这种相信辩护,这种辩护的程度越强烈,所拥有的偏见就越深。贫穷者是有原罪的,这些罪来自于贫穷孕育的眼界、偏见,以及贫穷者会直面非底层人一辈子也遇不到的课题:生存。而在生存的课题里,人性会被生活逼出它的獠牙。

出生底层的人,拥有有限的教育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他们成年以后,有着远远不如接受良好教育、不受经济胁迫、拥有良好社会资源的人所拥有的决策能力与认知能力,以及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展示与追求上会更窘迫,在规则遵守方面容易突破底线。在这些原因的影响下,没有人真正喜欢来自底层的人,贫穷是一个枷锁,会锁死那些准备往上攀爬的人。

比如,你路上遇到一个漂亮姑娘没有带钱,向你借两块钱坐车,你给了她。在这个社会关系中,你的目的并非出于怜悯,也不是对她美貌的欣赏,而是你对自我的期待,你区别她与乞丐的区别,进而区别到身份地位所带来的落差,以及来自你对美貌遥不可及的攀爬,还有命运阴差阳错所赋予的这场相遇。在这场命运的安排里,你从“我”与周围存在者的关系转换成“我”与“她”的关系,她从诸多周边存在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绝对存在的无意识角色。
回归到贫穷关系来讲,贫穷者在“我”这个环境中,吸收着极其有限的东西,与贫穷者独立的东西很少,但是一旦攀爬出那个圈层,贫穷者希望在短时间内得到比富有者更多的东西,因为与他相独立的东西变得更多了,一切物品都成为了绝对的存在者,包括贪念、欲望,而会忽略这个世界的规则。

贫穷之于富有,也可以类比到年轻之于成熟。这个世界说要给年轻人更多机会,但是年轻人并没有很多的机会,原因也是如此,年轻也有类似贫穷的原罪,所带有天然的对这个世界的偏见,是在骨子里的烙印。除掉这烙印的时候,才是你自我生命的开始。 

以王宝强事件作为具体分析。

在这场舆论事件里运用的营销手段堪称经典的营销案例,把大众舆论带到一边倒的方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之前各种微信公众所标榜的对“圣母”的厌恶转接到对“原谅”、“慈悲”、“善良”等诸多品质的厌恶,持续发酵,在大众心理萌芽,而此次事件渲染的悲惨解读了大众同理心的落地点,以善良为标榜、用暴力手段,本身取悦了大众所扮演的网络角色。

但是在这场营销博弈中,除却被娱乐的大众,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也同样值得探讨。

王宝强的起点太低了,他来自的地方太穷了。小时候想要但是没有得到的东西,长大后就只要有机会得到就会奋不顾身地去追。比如对美貌的追求。

把成因全部归因到群体的品质是对个体的污蔑。这场时间的悲剧原因除了贫穷的成因,更取决于他活得太纯粹了。比如这篇文字开头的部分一定不如提到这次事件对于你的吸引力大,因为那些东西太正,不够有趣。对于马蓉也是,和一个太正甚至正的有些偏执的人在一起生活,总归是不够有趣的。

这场悲剧里的贫穷者不止王宝强一个人,马蓉也是一个贫穷者。她的起点也低,因为美貌,所以想要过上更成功的生活。她的婚姻里没有契约精神,只是一场学习能力扮演的等价置换。

一个出售美貌换取金钱,一个出售金钱和真心换取爱情,这场“我与别人”和“我与你”之间的置换,输了的自然是绝对在者。

可惜的是,马蓉在这场等价交换忘记了一个伦理规则:人无“它”不可生存,而仅靠“它”生存者不复为人。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