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己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深以为然。当真切地相信“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时,再次撒谎就变得困难无比,撒谎后心中也万般纠结。当知道“在背后说人坏话,能扑灭心灵的光辉,能扼杀灵魂的生命”之时,便希望尽力克制对他人妄加评判指责的行为,而做不到之时,也完全清楚那是自己的“小我”还很占着上风。知行合一,其实就是这样简单。当发现自己无法去做时,那一定是自己还知道得不够深切,那个人的私欲还占据主导。
阳明先生将人的灵性状态分为三种:“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知天”者,尽其性、诚其意、知天地之化育,天人合一;“事天”者虽未能与天地合一,但秉着对这至美至大之存在的谦逊崇敬而生活;“俟天”者,不知道这“天命之所归”是谁在哪里,但模糊中相信有较为稳定的是非观、价值观,能做到不管寿命长短都坚持修身养性。在我的理解中,第一种人就是各宗教都会提到的显圣者,他们来自上天,传播福音,是天国之子,宣说天国之言;第二种人就是虔诚的信徒,已经知道了至美至大的存在,心中不再迷茫动摇。但他们也深知自己的无能和缺陷,带着谦逊的态度崇敬上天,砥砺自身。第三种人就在我们周围,再平凡普通不过,不论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不管相信有来世还是没有来世,他们多少都知道时间有较为恒定普世的是非观、价值观。尽管他们还未能为内心找到信仰之归宿,但他们愿意坚守自己的原则,修炼内心。这样的归纳,不得不说是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