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

2017-05-05 eNet&Ciweek/青黛

人类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更倾向于向外寻求力量的世界,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于是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王阳明,何尝不是这寻道众生之中的一员,一生历经迷茫与坎坷。年少时,他就不同凡俗,认为天下最要紧的不是科举中第,而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起,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已有经略四方之志。成婚后,他相信“圣人必可学而至”之说,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便对“格物”学说产生极大的怀疑。28岁中进士,在官场不过六年,35岁那年,却因对当朝权奸宦官刘瑾的一封不激烈的上疏,廷杖下昭狱,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成为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勃,苗、僚杂居,他亲自劝导当地民众学习,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此后,历经宁王反叛的行军之险、开坛讲学的饱受争议,杨廷和之争,皇帝昏庸等等,临终前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先生用一生的行动去实践“知行合一”的心学理念,文能上书直达天听、开坛讲学著书立传,武能带军打仗、剿灭悍匪。他的心学理论亦是来自孔孟之道的传承,却有创新发展,重人性的良知,重视实践操作,重视经世致用。读过之后,唏嘘感叹,圣人之所以是圣人,不仅仅在于后人的不同目的推崇,而是在于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坚毅非凡的信念。

其实人人都可以成王成圣,但首先,须炼心。因为“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人的眼睛向外,永远看不到自己,长此以往,就容易失去自我。“心有主,我制外,心无主,外制我。心为本体,万物在我。”阳明心学就是要人摊开来检视自己,认识生命,对人心认识越深,就越能获得主动权,从而把握世界,只有经过实践,身体力行,千锤百炼,才能看穿本质,检验一个道理是否行之有效,唯此,盲目崇拜、人云亦云,一个人才获得成功、快乐和自由。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