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真知出于行

2017-11-02 eNet&Ciweek/如之

《传习录·陆澄录》第九则“人须在事上磨”

陆澄问,静守的时候也觉得某种想法很好,可一遇到事却又不能按那种想法去做,这是怎么回事?

先生答,这是因为只知道静坐修炼,而不努力克制私欲的功夫。这样,一回到具体的事上,这些想法就不管用了,所以,先生给出了“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的说法,在这里,就是说想要做到“静一定,动亦定” ,不因外界而改变自己的想发,就要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练。

事上磨,这三个字耐人寻味。有个成语“纸上谈兵,讲的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赵括的失败就是缺少在具体事上的磨练,因此无法做到观点的变通。“你以为的并不一定是你以为的”,在事上磨,也是重塑价值观、从新的角度去认识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

每个人都必须经历一些事情才能成长,因此要怀着谦虚好学的心,做好具体的一件事,而不能幻想着凭借几个灵感闪现的念头来达成心愿。

《传习录·陆澄录》知识不知长进应如何

陆澄问先生,“知识不长进,如何?”

先生答,“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说的就是一旦励志下功夫做学问,就像种树一样,刚刚生根时,只管培土、灌溉,不要想着法枝、长叶、开花、结实。只要不忘记培土灌溉,无需怕没有枝叶花果,空想才无益处。

做学问必须有根本,从根本上下功夫,循序渐进,才能有长进。即使是圣人,也没办法在一开始就把所有学问全部掌握,阳明先生此番言论,是惊醒了那些没有用功而又抱怨没有做出学问之人,先问结果而不想付出自然是要失望的,做学问做事情都要扎扎实实,先培养好根基,做好过程,结果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传习录·薛侃录》第一则“持志如心痛”

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是呀,坚守志向犹如心痛一般,一心只在痛上,哪里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这已经算是相当用功了吧?然而阳明先生却说,这也只是初学时这样下功夫才行,要达到真正的通透的境界还差点功夫,如果只是死守志向,恐怕又会在下功夫上出毛病。

当一个人对真理、对某件有意义的事的追求像呼吸一样强烈,像心痛一般时时刻刻不能忽视时,是连抱怨的功夫都没有的。这给我们如何为学、做事都上了生动的一课。

《传习录·薛侃录》萧惠问死生之道

萧惠问死生之道。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 “知昼则知夜。”这时,萧惠很疑惑,“难道还有人不知道白天吗?”

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便有甚么死生?”

事实上,许多人都是迷迷糊糊起床,傻乎乎吃饭,开始不明白怎么回事,习惯后仍不知为什么这样,一天到头昏昏沉沉,这只是大白天在做梦睡觉,全然不去思索更多。

只有保持本心清醒明白,才能明白死生的道理,做到本心清醒首先需要找到自己的心。这个心,就是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而不仅仅只是那一团血肉。如果迷迷糊糊的吃和睡,不懂得思考为什么,那么和植物、动物又有何区别,如果没有真正的自己,那么有的也只是一幅驱躯壳罢了。

真知出于行

阳明先生的很多思想和理念,即使是现在听来,也如醍醐灌耳,令人警醒,给人启迪。而阳明先生的处世立身哲学,还需我们在具体经历中去体会、领悟。正如阳明先生所说,“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需你自吃。”如此才是真知,即是行矣。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