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2018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APP排行榜

2018-08-20 eNet&Ciweek/弘毅

2018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APP排行榜
排名名称类型
1作业帮教育
2掌阅阅读
3互动作业教育
4网易云音乐电台
5喜马拉雅FM电台
6小猿搜题教育
7QQ阅读阅读
8一起作业教育
9猿题库教育
10知乎知识平台
11纳米盒教育
12学霸君教育
13作业盒子教育
14荔枝FM电台
15阿凡题教育
16家长通教育
17蜻蜓FM电台
18网易有道词典翻译
19咪咕阅读阅读
20百词斩教育
21多看阅读阅读
22洋葱数学教育
23得到教育
24英语流利说教育
25乐教乐学教育
26金山词霸工具类
27豆瓣知识平台
28百度翻译工具
29微信读书阅读
30沪江开心词场教育
31英语趣配音教育
32VIPKID英语教育
33学而思网校教育
34猿辅导教育
35快快查汉语字典工具
36天天练教育
37智学网教育
38薄荷阅读教育
39沪江网校教育
40乐乐作文教育
41箐优网教育
42学习宝教育
43美术宝艺术
44音乐宝艺术
45艺考生艺术
46新华字典工具
47弹吧钢琴陪练艺术
48作业大师教育
49古诗词典工具
50音乐帮艺术
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一张不断变化的课程表

拖堂的任课老师、没完没了的试卷以及永远生病的体育老师,这可能就是大多数70、80后对于学生时代最为深刻的记忆。

时光飞逝,不少当年的“问题学生”已经为人父母,那些灯光下奋笔疾书的身影也变成了校门前等待的人群。其实改变的并不只有我们,还有那张曾经朝夕相处的课程表。

以北京小学教育为例,1991年,部分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1997至1999年,环保、民族团结进入课程;2001至2003年,小学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2014年,10%以上的课时走进“社会大课堂”;2017年,人工智能进入课堂,科学课成为小学生必修课程。

一张小小的课程表背后,是每一位学子与老师的勤劳付出,而每一次细小的变化,也记录着每一个时代的教育变革。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不知有多少朋友还记得当年老师们常挂嘴边的这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理工科盛行,很多人也确实在这句话的指导下,从事了和理工科专业相关的工作。

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高速期,国防、科技、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理工科专业人才需求巨大,国家和社会也鼓励学生学习相关专业。但这也造成了许多对其他学科更加具有天赋的学生无法及时看清自己,放弃自身优势的悲剧。

时过境迁,在当下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社会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连高考都取消了文理分科,只学好数理化的同学,可能连国门都走不出。

走下神坛的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些说的不就是曾经流行的素质教育?然而就是那些曾被人们推崇备至的素质教育,近些年来却饱受人们质疑。看上去很美的素质教育,却并没有起到人们预想中的效果。

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素质教育”到底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机制,还是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教育“乌托邦”?接连不断的政策引来业内人士纷纷讨论,一时甚嚣尘上。

重新定义素质教育

那么,素质教育是否就是教孩子唱歌、跳舞、音乐、美术呢?

这些只不过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符号化后的刻板印象,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关键之处不应该是“学什么”,而是“怎样学”。一味追求形式主义,无异于南辕北辙。其次,人工智能、机器自动化等技术对经济社会的渗透也对传统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果继续以前的教育方法,30年后孩子们都找不到工作。”马云曾在2017年的贵州大数据峰会上发表过这样的感言。

确实,在AI与机器人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死记硬背与低互动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诸如创造力、艺术素养、合作能力以及面对复杂问题的决策能力等难以被AI与机器取代的综合素质才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多元化的知识获取平台

20年前,学生们只能从书本中获取知识;10年前,电脑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现在,只要动一动手指,学生们就能几乎得到任何想要了解的内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获取知识成本,并且结合移动网络的特点,创造出许多新的传授方式。

从简陋的BBS论坛,到大型的知识社区,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整体提升,知识分享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流行趋势。在这个越发多元的世界,只要你愿意,再小众的爱好也能找到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你共同交流分享。

随便打开一个电台类的APP,各类公开课、文史、大咖分享之类的节目就会跃然纸上。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之下,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愿意利用音频的方式向大众传授知识,现今的移动电台已经成为重要的知识传播阵地。并且相较于其他平台,低廉的价格以及大量的免费内容十分符合学生等低消费群体。在经历了一整天的忙碌之后,戴上耳机,选择一个喜欢的栏目,不失为一种放松的学习方式。

新闻永远是学生们获取社会知识的最佳途径,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为了能够写出一篇有时效性的文章,新闻联播与报纸期期不落的日子。时光飞逝,现在的学生们鲜有人天天对着电视看新闻联播,看报纸的更是凤毛麟角,但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却远胜当年。究其原因,全在掌中的方寸之间。

教育类APP,能否给暑假“充电”?

随着80后逐渐成长为新一代的家长,教育类APP的市场认可的也逐年提升,根据《中国教育类APP行业发展及用户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教育类应用程序总数已经超过7万个,约占APP市场份额的10%。一方面,80后家长群体收入高、新鲜事物接受速度快的特点助长了此类APP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教育类APP的便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辅导孩子的压力。

在APP里复习英语、练习数学……暑假里,在传统的纸笔作业之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利用教育类APP查漏补缺、增长新知或是提升技能。目前市面上,针对学生而开发的教育类APP并不少见,不少学生都有接触,一些学校也曾引入一些APP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以北京市为例,不少中小学已经将教育类APP作为各学科教学的辅助工具。比如建议学生在某些APP上利用短视频讲解学习数学知识并进行习题训练;要求学生通过某APP锻炼英语口语。除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还有许多学生以及家长会主动安装一些APP,让孩子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根据教育网发布的《2017家长人群使用教育移动应用分析报告》显示,目前超过7成家长及学生安装过教育类APP,其中小学阶段最关注素质教育类,初中阶段更关注作为辅导类,而高考类APP则成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及家长的重点关注对象。同时,家长选择教育类APP的方式主要源于身边其他家长或者老师的推荐。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教育类APP具有趣味性、创新性、便捷性等先天优势,但却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特级教师李维明曾分析说:“目前APP的应用可能只是一些片段式学习,不具备完整的内容功能,难以辅助学生完成一个科目的系统学习。同时,教育类APP应该指向一种更大自由度的个性化学习,但这会受到现行教学结构的制约,因此它们只是作为一种补充,偶尔使用。”李维明希望,“有更多懂教育的学科教师参与进来,调研学生喜爱的形式,确定对学生发展有好处的内容,共同开发系统完整的、和教育契合的、与校内形成相互补充的APP产品。”

做教育产品,要从产品和人性的角度出发,使得产品的接受程度提高,而不是强调产品本身如何出色。

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

古代有一个有趣的讽刺故事,说的是有一个懒惰的读书人,他想读遍天下之书,又怕费脑子,最后他想了个“捷径”:把所有的书烧成灰,包在饺子里吃下去,以为这样“知识”就到了他的肚子里,他就成了一个博学之士。

素质教育并不等于不需要刻苦学习,再先进、再出色的学习工具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万万不可让学生们产生一种走捷径的幻觉。

毕竟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相关频道: eNews 排行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