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018(第十六届)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在京举行,有书创始人兼CEO雷文涛在现场发表主题演讲。他希望通过阅读让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更丰富。他认为,不要做评论者而要成为改变者,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用户进行阅读。和书友成为朋友,坚持社群价值观,陪伴不迎合。让所有人都能永葆成长的力量。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受邀参加今天的分享,互联网周刊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刊物,2016年有书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很荣幸地被评为年度人物候选人,是懂我们的。今天大会的主旨也特别契合我们,我们做的就是带动中国人开始养成读书习惯,并且持续阅读,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阅读服务能够让终身学习成为全社会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对美丽中国的理解,不仅仅是我们变得更富有、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更好,也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
我的主题是如何用内容价值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背后其实就是我们的阅读服务,这一句话很多人都看到过,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这是2015年的12月12号,也就是三年前我们开始有书共读的创业,这一句话背后其实映射着社会一种深深的焦虑,有两种情绪,一种有特别强烈的愿望希望学习、希望提升。但是另外一种实际的状况是我们的学习,它不是当下最紧迫的,它很重要但是它不紧急,所以我们一直会拖延,回头看之前许下的愿都没有实现,这背后也是我们一个关键的洞察,就是我们发现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下,其实全社会都是特别想学习、想读书的,但事实上我们节奏很快、工作很忙,我们也有很多新的文化消费的形态,大量地挤占了我们的时间,所以我们的一个关键洞察是想读书的人很多、但真读书的人很少,这是一个矛盾。也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我们也从这问题中看到了机会,当然我一直是这样的心态,如果问题越大那有可能机会就越大。所以我们就不愿意服输、不愿意去做一个旁观者,我们就开始做一系列的调研。我们也有第二个洞察,他为什么不读书,社会问题很多。包括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的社会文化、我们的家庭环境。在高考指挥棒下大家都很无奈,谁都改变不了。从宏观环境来说没办法,我们只能从微观上找,后来我们做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调查,我们问大家你为什么不读书?你想读书吗?70%以上的回答想读书,第二个问题是你真读书了吗?很多人会说没有。第三个问题,你写三本对你影响最深的书?这里面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数据,真正说读书的人一点都没有,但是说不读书的人一本书也写不出来,其实这背后的发现就是说,其实没有真正的读书,没有坚持读书,没有完整读过几本好书。这是第二个洞察。这个洞察很关键,我们如何能够带动更多的人读书,每一个洞察就是一次我们创业的跃升,能让我们的服务更加接地气。后来在2015年的12月12号,我们发起了有书共读的计划,前天晚上我们做了有书三周年的庆典,做得非常具体,我们要求加入我们共同计划的书友,要每天早晚两次读书,每天读书要打卡,然后每周要写一篇笔记,在群里面就一些话题开始讨论,我们没想到反响特别热烈,书友们开始发自内心的喜欢,把自己的朋友拉进来,又把自己的同学拉进来,又把自己的孩子拉进来、更有把自己的女朋友、把自己的男朋友拉进来,所以很地发展起来,就是一个裂变式的发展。一个半月时间我们突破了一百万粉丝,后面都是一百万的增长。这就奠定了我们到现在为止一个良好的用户基础,后面很多事情做起来就比较快。这是有书的起源。我们为美丽中国做了哪些贡献?可以说几个数字,第一,我们有3500多万的粉丝,其实也是我们潜在带入用户开始阅读,因为我们比较特别,我们是从一个服务开始就是带大家读书,关注我们的用户都是想读书的用户。第二个数据是,带动了500万以上的人读完了500万书,这数字是取了5本书,比较少的数量,其实我们有大量的用户、有50万用户读完了几百本书,这是一个让我们很震惊的数字,他们是真正的买书、读书,也给我们的图书出版业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们有一个直接数据统计,到2017年已经带动了超过7千万的图书销售量,就我们可以直接量化跟踪的。2018年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
我们也建立了150多个城市的共读会,大家是一起见面读书,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确确实实带动了读书的美丽中国的建设。我自己也很荣幸获得了北京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这也是政府对我们很大的一个认可。
中国人阅读量很低,我们不愿意成为一个旁观者,我们结合实际的问题,不断去想办法解决这一个问题。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比方说,用户不知道读什么书,我们给他推荐书单,没法坚持下去,我们陪着他读,给他制定计划督促他读,读完觉得印象不深刻,我们组织线上话题交流和线下读书会等等,一件事一件事做就瞄准了这问题,我们也形成了特别有意思的方法论,首先我们做一件事情,我们不想这事情到底是重还是轻,不管他投入是大还是小,我们首先要让这事情做得有价值,就是我们的用户喜欢。当然有书共读是特别累的事情,我们当时不到10个人的团队,大家把这事情做好,要投入特别大的精力,我自己也是带着大家一个一个问题回答,但是你发现这事情有价值,那就做吧,做出来之后大家特别喜欢。第二步,我们才会想效率的问题,就是有用了我们才会想到效率,我去优化流程,引入技术、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包括我们的书友参与进来。我们的工作一下子分解出去很多。它就高效了。第三步,我们才想的是说怎么样让更多的人知道,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朝下走,我们不愿意做旁观者。
其实在创业的过程中,会有一个个坎,每一个坎都是黑暗期,在没有突破的时候是不知道方向,就像摸黑一样,在你心里面能够给你希望,就是你心里面的信念,这一种信念如果做成功,就是坚持,没做成功就是偏执,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说,即使是偏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这一种坚持,创业是一个小概念的成功事件。机会会随时与你擦肩而过。我们刚才提到2015年的12月12号开始有书共读。其实我给大家透露一下,在2015年的12月1号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干。但是在这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我们做了几次的试验,就是这一种试错可能以前做了很多次,但是12月1号开始经过十多天的验证,我们很快就找到感觉。因为之前我们去做一个产品服务的模式,每天可能增加几十倍,但是我们做了有书共读的社群之后,我发现每天增加一千个用户,它已经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我敏锐地感觉到这个事情可能就做对了。就这十天,我们把其他所有事停掉,整个团队全力以赴,从我、从我们的CTO等,所有的人都来做小众,就这样迈开了第一步,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就12天的时间,如果说这12天我出去度假或者我的注意力分散在别的事情上,可能这个机会就没有了。因为互联网这一波一波的浪潮很快,所以要坚持但是方向要对,方向错的坚持那就是蠢蛋,方向对的情况下坚持就是让我们成功概率变得更大,因为你一直在一个方向上。你只要不太笨,一定会抓住一个机会,其实有书已经证明。
在有书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细节特别重要,就是我们取一个好名字,当时想了很多。后来一想有书就是生活要有书,当时就把商标注册下来,今天来看是特别对的决定,为什么?因为大家一看就知道有书的内容,甚至早期我们是没有书,因为我们做一个一个讲解没有书的原文,现在有很多,有电子书、有声书等等。但是大家看到这个名字至少会感兴趣进来。在互联网整个逻辑里面有一个关键因素做好,能够形成一次又一次的叠加,1.01×1.01就会放大特别大的数。如果一个创业者取另外一个名字,和有书的名字来比,可能就因为我们的有书更有传播性,所以就更快地发展起来了,这也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创业要把名字取好,特别贴切。
另外一个,在我们做的过程中就是坚持一个原则,和书友成为朋友,我们有几个词,要陪伴而不迎合,我们奉行的是和书友要有一个平等关系,我们交流非常坦率,用词称谓不用您,用你,书友会非常直率说出他的意见和不满。我们一开始建立了有书圈的社群,所有的书友在里面畅所欲言我们绝不删贴,他有不满就会吐槽,我们就会快速去完善,所以这一种关系就把书友的力量也注入到内部。因为书友的需求是无尽的,我们内部改进的动力也就是无尽的。这一点特别重要,就形成了一个闭环,也就是我们把外部力量引到内部来。
我们共同来带动大家读书,在这过程中我们还做了一些特别关键的事情,就是阅读过程中三大问题,第一大问题是不知道读书,其实不是说大家知识水平不够,而是我们有自己很高的知识水平,也有很高的认知。只是我们不确认在某一个时间点读这本书是不是最合适,如果一本书写错了、写的不是最佳,本来我们应该读《人类简史》,可能我们读了另外一本烂书,但花了同样的时间。我们生活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推荐书特别重要,因为推荐对,就给大家省时间,推荐错就让大家浪费时间。所以在推荐书单的过程中我们做得非常认真,我们做好几个步骤,第一个步骤让我们的书友进来推荐书,大家想读什么书,做一个参与感强的机制。我们每一期推荐书单会有几十万人来参加,这里面就会出现很多人推荐同一本书,我们就会特别关注,把这个书挑出来之后做第二轮的投票。我们会挑出16本书,因为一周读一本书,一个月大概4本,我们就挑出16本来投票。在做第三轮,就是我们投票的时候再结合内部的专家团队选出4本书,这是我们写书,可以说都是值得每一个人读的。因为全世界的好书坦率地说也就那么多,通过严格机制分挑出来,为了确保这个书的公认性,我们还做了一个特别的决定,我们推荐共读的书是不卖的,你理解这里面的逻辑,我们有很多的商业模式,基本的一个就是卖书,尤其是在早期,当你缺乏一个盈利渠道的时候,卖书是特别直接还有一定的规模,你想我们直接带动几千万的投资销售额,但是我们不卖的逻辑在哪?因为我们特别担心我们卖这书单那就变成了为了卖而推荐它,因为这本书赚钱而推荐它,我们就设了很多限制,当我们放弃这样一个营收的时候,我们只考虑这个书是不是好,我不用考虑任何外在的环节,就确保了我们的公正性,这一点我们应该做对了,我们得到了很多书友的认可,因为他们信任我们,这一种信任是非常无价的。
带你把书读完,读完这两个字特别关键。读书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因为我在之前做了十多年的在线教育。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大家之前的分析是认为做课件做内容,其实不完全是这样,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其实在互联网上从来都不缺好内容,尽管好内容永远是越多越好,大家想象一下,在全世界的慕课上有多少好内容,我们把哈佛、清华、北大这样一流的高等学府知识都放在上面,大家如果愿意学,绝大部分都是免费。我们TED上有多少人生真谛,但事实上我们看了吗?这是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大家没有去读、没有去看、没有去学,所以如果我们能让大家把这内容学完,把书读完,就是最大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有书在知识服务这行业能有我们存在和发展的逻辑,能够稳步快速发展,因为我们坚持做这一点。
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前面也谈到了我们督促大家读书,给大家制定计划、陪伴大家建立这一种交流分享的平台都是为了促进大家把这事做完。
我们从2015年到现在,有书友一本不落读完,坚持读完产生的累计效应也特别可怕,我们有很多书友当时加入的时候,普通的职员有很多都成了公司里面的总监甚至是更高级别,有很多还开始自己的创业,有书可以很骄傲地说还是成就了很多积极进取的人,包括我们的老师,我们老师进来的时候也是没有大的知名度,但是做完一单生意之后也是产生了非常非常大的影响。也拿到了很好的融资,我们有大量这样的案例。
因为有很多书友参与进来开始读书,他每天都会分享,分享就会带动新的书友加入。这样源源不断形成滚雪球的效应。我们共读的产品体系,我们有达人领读、语音的听书、群组讨论,为了让这服务效果更好,我们在2017年还有了直播,真正把我们的作者,把我们的大咖请到北京,我们有一个有书空间的活动场所,请到里面来分享直播给全国的书友。我们也建立了三层的服务体系,外围是自媒体的矩阵,就包括微信、头条、网易等等,只要去影响我们的用户,我们都会入驻,我们要像水一样去影响我们的书友的每一天,媒体非常重要,能够不断传达我们的价值观、能够去激励和影响用户,这也是特别重要的驱动力。
我们读书的社群,包括线上的读书微信群,以及线下的共读会,内核是我们自有的APP、直播平台、微客、小程序等这样的技术平台,这样我们就满足不同层面用户的需要。
同城共读会也是特别值得说的一个模式。为什么我们要把服务做这么重?因为线下组织起来都会很费精力、很费资源,但是它对我们的书友学习提升特别重要,重要在哪?我们读完一本书,自己一个人读可能读不完,并且读完了之后没有什么印象,你也不知道到底哪一些地方是好的,除了你读之外,书友形成共读的习性,大家会把自己的体验分享出来,甚至举出案例比方说高效成功人士这本书到底哪几个环节,这样分享下来就感受特别深切,就像马云说的,从知识内化为智慧需要体验,所以我们做了很多体验强化的工作,共读会是这中间最关键的一环。
2018年我们组织了全国有好多场,大家是认认真真读书,每一个环节我们会有互相认识、互相介绍的环节、读书分享的环节,所以在这里面收获了很好的朋友。
我们想做的事情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其实是唤醒我们生长的力量。泰戈尔说的一句话特别好,也是我们做有书的内在理念,就是人的力量,人就像一个出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我们希望能够拥有这一种成长、学习、提升的力量,我们把它找到能够开启并加速我们每一个人的终身成长。
这是我们的一个初心,我今天就分享这一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