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 | 名称 | 优势产品 |
---|---|---|
1 | 华为 | 麒麟芯片、5G商用设备、人工智能、云计算 |
2 | 科大讯飞 | 智能语音技术、行业应用产品/系统 |
3 | 商汤科技 | 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AI算法 |
4 | 华大基因 | 基于基因检测的诊断和研究服务 |
5 | 蔚来汽车 |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车 |
6 | 小鹏汽车 | 智能互联网汽车 |
7 | 小米 | 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物联网 |
8 | 搜狗 | 搜索、语音识别、输入法 |
9 | 旷视科技 | 智能物联网系统、人脸识别、图像识别 |
10 | 云知声 | 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 |
11 | 地平线机器人 | 面向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的处理器、人工智能芯片和算法软件 |
12 | 优必选 | 人工智能机器人 |
13 | 大疆 | 智能无人机 |
14 | 医渡云 | 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医学数据智能平台 |
15 | 威马汽车 | 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智慧出行解决方案 |
16 | 汉柏科技 | 人脸识别及云计算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
17 | 寒武纪Cambricon | 智能芯片、AI设备及神经网络处理器 |
18 | 卫宁健康 | 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产品 |
19 | 佳都科技 | 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等、知识图谱、智能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 |
20 | 创业软件 | 医疗卫生行业软件平台研发及整体化解决方案 |
21 | 中科创达 |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产品体系 |
22 | 全志科技 | 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 |
23 | 瑞为技术 | 人工智能视觉感知技术 |
24 | 科陆电子 | 智能电网、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整体技术 |
25 | Momenta | 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方案,以及衍生出的大数据服务 |
26 | 国双科技 | 提供企业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
27 | 暴风TV | 人工智能、激光、无屏电视 |
28 | 思必驰 | 智能的一站式对话定制平台 |
29 | 影谱科技 | 智能视觉技术企业 |
30 | 汉王科技 | 人脸识别、手写识别、OCR技术、触控技术 |
31 | 燃石医学 | 肿瘤个体化基因检测、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 |
32 | 碳云智能 | 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 |
33 | 远望谷 | RFID技术、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以及物联网 |
34 | 深鉴科技 | 深度学习处理器及解决方案研发 |
35 | 奕真生物 | 全基因组检测和其他全组学的检测 |
36 | 海尔优家 | 物联网智慧家庭解决方案 |
37 | 捷通华声 | 智能语音、智能图像、生物特征识别、智能语义 |
38 | 智臻智能 | 智能机器人产品 |
39 | 海云数据 | 企业级大数据整体运营与分析服务 |
40 | 贝瑞和康 | 基因测序 |
41 | 量化派 | 开放式场景金融服务平台 |
42 | 泛生子基因 | 癌症、肿瘤精准医疗 |
43 | 依图科技 | 计算机视觉 |
44 | 速感科技 | 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机器人行业解决方案 |
45 | Airdoc | 基于AI的医疗辅助决策分析、医学影像分析、健康大数据挖掘 |
46 | 小马智行 |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
47 | 触宝科技 |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内容服务以及触宝输入法、触宝电话 |
48 | 聚光电子 | 智能家居系统产品、智慧社区系统产品 |
49 | 世和基因 | 全景基因检测 |
50 | 至本医疗科技 | 高通量二代测序检测 |
51 | 肇观电子 | 计算机视觉处理器、人工智能应用产品 |
52 | 赛思信安 | 大数据存储管理、大数据软硬一体化设备 |
53 | 天昊基因 | 基因分析技术、体外诊断 |
54 | 格灵深瞳 | 3D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人与车辆监测识别 |
55 | 诺禾致源 | 基因组学产品、肿瘤产品 |
56 | 美因基因 | 大众健康、临床诊疗、科技服务、数字健康领域基因检测 |
57 | 斑马智行 | 车载智能系统 |
58 | Polymaker | 3D打印、3D扫描、3D打印云平台、视觉机器人 |
59 | 竹间智能 | 情感型人工智能机器人 |
60 | 海鑫科金 | 多生物特征识别、公安信息化综合应用、视频侦查技术和大数据综合应用 |
61 | 吉因加 | 肿瘤遗传风险监测、用药、疗效、术后基因监测、淋巴瘤基因检测 |
62 | 中科虹霸 | 虹膜识别 |
63 | 零零无限 | 智能无人机 |
64 | Minieye | 车载视觉感知系统 |
65 | 臻迪科技 | 智能无人机、机器人 |
66 | 云天励飞 | 基于云的深度学习 |
67 | 图普科技 | 图像识别技术 |
68 | 飞搜科技 | 在线人脸识别引擎 |
69 | 中科视拓 | 赋能企业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开元开放平台 |
70 | 思源科安 | 生物识别智能终端和身份认证解决方案 |
71 | 微盾科技 | 指静脉识别模块 |
72 | 秀派电子 | 智慧城市感知网解决方案和产品 |
73 | 英内物联网 | RFID标签天线/Inlay |
74 | 太川云社区 | 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智慧社区建设与运营解决方案 |
75 | 视声智能 | 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与服务 |
76 | 出门问问 | 人工智能穿戴、车载、家居设备 |
77 | 紫光物联(UIOT) | 智慧家居软硬件、智能服务器 |
78 | 利尔达科技 | 物联网系统、智能产品解决方案 |
79 | 中科奥森 | 计算机视觉全栈技术 |
80 | 天方达 | 基于医疗软件研发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
81 | 燕南国创 | 指静脉生物识别、指静脉智能锁 |
82 | 英诺尔 | NFC相关产品、柔性电路板、特殊电子材料、物联网读写设备、RFID电子标签 |
83 | 新和创智能家居 | 智能家居产品、智慧社区与智慧家庭整体解决方案 |
84 | 先临三维 | 3D打印、3D扫描、3D网络云平台 |
85 | 天一众合 | 智能型有源RFID、无线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 |
86 | 太尔时代 | 3D打印、3D打印专用软件、基于3D打印的医疗器械产品 |
87 | 铭展网络 | 三维扫描、3D打印 |
88 | 银晨智能 | 人脸识别技术、动态人像识别 |
89 | 飞而康科技 | 金属制造-3D打印全套解决方案 |
90 | 北京殷华 | 3D打印、快速成型设备 |
91 | 中正智能 | 身份认证和信息安全系统解决方案 |
92 | 中控智慧 | 指纹识别、指静脉模块、人脸识别、智能锁系统 |
93 | 永年激光 | 金属3D打印技术 |
94 | 眼神科技 | 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指静脉模块 |
95 | 中联 | 医疗卫生信息化及相应基础技术研究 |
96 | 中讯威易 | 智能家居产品 |
97 | 华士精成 | 射频识别、电子标签 |
98 | 意造网 | 3D打印平台 |
99 | 成电医星 | 智慧医疗和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 |
100 | 滨湖机电 | 光固化、3D打印、真空注型机 |
2019《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
未来在哪?
2018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根据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7606.1亿元,比上年增加1929.4 亿元,增长了12.3%。虽然《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尚未公布,但从全社会对于科技行业关注度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基因测序”等热词被广泛提及的现状来看,至少不会较2017年逊色。
而在全国高额的科技经费投入中,企业是占比最大的一个主体,对于科技研发和进步有着重要价值。在BAT中,百度的无人车、智慧交通;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大数据、人脸识别支付;腾讯推出的优图天眼交通平台以及公交乘车码等科技创新举措对行业乃至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在这三座大山之后,还有众多峰峦,像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华大基因等一批科技企业,即便在经济增长趋缓的2018年也稳步前行、绽放异彩,才形成了峰峦叠嶂、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繁荣景象。
其实技术与金钱俱为粪土。超越功利主义、名利主义,才会有技术、有功业,才会有未来。
上台一分钟背后十年功,其实人工智能背后早已暗流涌动、人头攒动
2018年应该是“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被提及最多的一年。对于这一概念,笼统地说“这一年人们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各类行业的前景和可能性”;细化一点我们能够看到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当中、无人驾驶技术在部分特殊领域已经尝试应用……人工智能不再是触不可及的新奇物件儿。而推动这一变化的,除了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企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在中国上海举办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邀请的嘉宾大多都是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者和研究人员,其中不乏国内的知名企业家,例如李彦宏、马云、马化腾、雷军、刘庆峰、汤晓鸥等人。这些企业家背后的企业都与人工智能有着不浅的渊源,BAT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拥有相对健全的体制和充足的资金,在发展自身专业领域的同时,涉足人工智能产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除此之外,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例如在智能语音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的科大讯飞、在人脸识别领域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一众企业。
2018年张学友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再度引爆网络,在为数不多的几场演唱会中成功帮助警察抓捕逃犯数十名,被网友冠以“逃犯克星”的称号,而这个别具一格的方式就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实际应用带来的成果。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表情识别等多方面已经趋于成熟,并与不同行业产生交融,实现商业化应用,例如安防领域、金融领域,而这背后离不开企业在技术上的不断革新。
人脸识别的精准度取决于人脸关键点定位的数量,以商汤科技为例,其能够支持眼、口、鼻轮廓等人脸21、106、240个关键点定位,这就能更好地确保人脸识别的精度,并适应大角度侧脸、大表情变化、遮挡、模糊、明暗变化等各种实际环境。外加毫秒级的检测对比能力以及活体检测技术,才确保让安防领域、金融领域将人脸识别技术放心的应用到自身行业当中。
还有一件在媒体圈引起波澜的事件——“AI合成主播”的公开亮相。这个“AI合成主播”是由新华社联合搜狗共同发布的,采用了搜狗最新推出的“分身”技术,以及人脸识别技术、3D建模技术、语音合成、文字识别等多种技术,令合成的主播高度还原了真人主播的表情、动作、语态以及唇动,将真人主播的新闻播报能力很好的复制了出来。“AI合成主播”的公开亮相是多项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协同创造出来的成果,同时也离不开企业对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
在纷繁复杂的城市中,单独的人工智能产品被赋予了更智慧的运行能力,而不同的人工智能产品相互连接,就形成了“智慧城市”的现实场景以及物物相连的“物联网”智能生态,这些智能设备和物联网生态的建构,让城市生活变得更便捷、高效,为这样的生态和设备做出贡献的科技企业理应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都只是表面。
新技术造车潜力惊人
除了雷军和董明珠喜欢打赌以外,造车新势力的两位代表企业家李斌和何小鹏也打了个赌,赌蔚来汽车能不能在2018年年底前交付1万台汽车,为此双方还以一辆自家汽车做赌注。
2018年11月27日,第1万台蔚来ES8正式下线,2019年1月10日,蔚来汽车正式对外宣布:截至2018年12月31日,蔚来共交付了11348辆ES8,超额完成1万辆的既定目标。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微博中对蔚来汽车表示了恭喜,并愿赌服输,称自己承诺的赌约很快就会到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新能源汽车量产难、交付难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被这些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一点点解决,蔚来汽车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已经于2018年12月正式发布并交付了第一款面向市场的量产车型小鹏G3;威马汽车计划在2019年1月完成第一万辆汽车的交付……造车新势力们用他们的实力演绎了其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车制造上的潜力和技术,而伴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未来几年,这些企业很有可能展现出惊人的战绩,对汽车制造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样对汽车行业产生影响的还有致力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车载智能系统研发的企业,例如小马智行、斑马智行。
2018年小马智行在无人驾驶技术上取得了进一步突破,并于6月底拿到了北京市政府颁发的T3级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许可(或可称之为“路测牌照”),在无人驾驶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斑马智行则在汽车的交互性、智能化上下足了功夫,试图打造出一个汽车互联生态圈,而不仅仅是一个车载互联系统。
造车新势力和智能网联车系统研发商、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汽车领域里正在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就目前来看,他们已经展现出了不俗的研发实力和发展潜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车或是无人驾驶汽车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所以这些制造、研发企业的前景也应当是可观的。
这也都只是表面。
基因检测,是下一个千亿美元的科技产业吗?
2018年11月29日,在北京举办的“2018亿欧创新大会”上,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提出:测序是精准医疗的技术基础,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对疾病检测,对人类未来的预测,“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发展,最后应用于社会,通过企业改变生活”。他认为,基因测序有广泛产业化和研究应用,比如疾病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体检与个体化保健、新药研发与个体化用药,将会是“下一个千亿美元的科技产业”。
事实恰好也正在向这一预言靠近。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开始步入基因检测行业,时隔20年左右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基因检测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根据易观智库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的基因检测行业规模已经达到了158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2年有望达到659.5亿。这样的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要达到千亿美元的规模也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已知的目前国内基因测序市场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科研、临床医疗以及消费级产品。科研和临床医疗板块的推进因为市场空间有限、技术推进难度较大、政策监管极为严格等因素,发展势必是比较缓慢的,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基础,整体行业大跨步的重担就压在了消费级基因检测上,好在国内市场环境没有太过为难它。
2014—2015年间,市场上成立了一批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标志着中国消费级基因行业的正式起步,到2017年,我国参与消费级基因检测并拥有自身数据的个人用户差不多已有30万人。伴随着政策的推动、癌症等病症发病率的提升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基因检测目前正在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并受到认可,所以整体行业的前景自不必多说。
这同样都只是表面。
牢牢把握核心技术的前提
中国科技企业发展有一个通病:“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多集中在中下游,上游人迹罕至”,这不是一个好的发展状态。要想在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就必须牢牢把握核心技术,在上游占据一席之地。
可喜的是,国内少数的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上游发力,虽然一些技术可能暂时不及部分发达国家,但绝不会长期落后。
“力争上游”,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的历史回顾。
世界上总有这样一个地带,人少,钱多,来者不拒。但,仍然还是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