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K | 企业 | 总部 |
|---|---|---|
| 1 | 小米集团 | 北京 |
| 2 |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 |
| 3 | 海尔集团公司 | 山东 |
| 4 |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 |
| 5 |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 |
| 6 | 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 陕西 |
| 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 |
| 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广东 |
| 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 10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 |
| 11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 12 |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 |
| 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 14 |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 |
| 15 |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 河北 |
| 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 |
| 17 | 中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 18 | 富通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 |
| 19 |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 |
| 20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 21 | 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 |
| 22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河南 |
| 23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 |
| 24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 |
| 25 |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 |
| 26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 |
| 27 | 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 |
| 28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 29 | 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 |
| 30 |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四川 |
| 31 | 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福建 |
| 32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 33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 |
| 34 | 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福建 |
| 35 | 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 |
| 36 | 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 |
| 37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上海 |
| 38 | 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 |
| 39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湖北 |
| 40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上海 |
| 41 | 舜宇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 |
| 42 | 广东德赛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 |
| 43 |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 44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 |
| 45 | 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 | 河南 |
| 46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 |
| 47 |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 | 浙江 |
| 48 |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四川 |
| 49 | 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 |
| 50 |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 51 |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 52 | 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 |
| 53 | 横店集团东磁有限公司 | 浙江 |
| 54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 |
| 55 | 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 |
| 56 |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 |
| 57 | 上海与德通讯(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 |
| 58 | 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 | 福建 |
| 59 | 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 | 江西 |
| 60 | 江苏新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 |
| 61 |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 浙江 |
| 62 | 通鼎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 |
| 63 | 湖北凯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 |
| 64 | 深圳市新天下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 |
| 65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 |
| 66 |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 67 | 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 |
| 68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 69 |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 70 |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 |
| 71 | 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 72 | 哈尔滨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 |
| 73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江苏 |
| 74 | 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 75 |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 河北 |
| 76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 77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 |
| 78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深圳 |
| 79 |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 80 |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 |
| 2019《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 ||
中兴之殇的背后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家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主要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其脉搏时刻牵动着中国“芯”的心跳。
2018年4月,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后,导致公司暂时进入休克状态,直接影响公司及其合作商的正常运营,而这件事情的背后,原因是没有掌握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以及公司使命感的缺失和偏差。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统计,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6,532亿元,同比增长20.71%。我国集成电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贸易逆差却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31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出口金额为846.4亿美元,同比增长26.6%,贸易逆差却达到2274.2亿美元。这样的数据没法不让人担忧,其反映了我国高端制造业同美国的差距及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严重依赖,时刻警醒着我们自主研发的重要性。
从中兴通讯被制裁以来,中国多次呼吁企业家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电子信息产业等核心硬件技术上要能够独挡一面,分析师也曾疾呼“拒绝中兴之殇,中国创新的大时代要来了” 。
中美对决新挑战
自中兴事件发生后,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华为孟晚舟案,慢慢演变的中美贸易战,都表明了美国企图将利刃扎向中国高精尖科技——电子等行业。美国对中国的恐惧与敌视达到了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持中国威胁论并臆想中国为假想敌,将更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指向了遏制中国的崛起,坚守美国在国际上霸权的位置。而面对这样的挑战,或许可以认清困境,专注当下,积极应对。
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直指中国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之痛。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中美芯片研发制造差距较大,美国芯片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处于主导性地位,其芯片设计产值高,企业众多,且细分种类齐全,不仅有平台型供应商,如高通,INTEL等,还有细分存储类巨头,如美光等。反观中国,虽在芯片封装上有像同方股份等不错的企业,但在制造方面,和日韩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说研发方面了。
虽然中国芯片现被牢牢压制,但中国企业也早就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蛰伏后的爆发
在面对美国不断封锁的挑战下,华为终于站出来反击了,先是华为索取美国最大电信运营商10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后是面对美国商务的实体名单,推出了华为经历过无数个日夜所准备的备胎——麒麟芯片,在面对谷歌禁止华为部分的安卓合作时,推出了物联网“鸿蒙”系统,这样的回应为中国的科技企业注入了强心剂。
其实在十几年前,中国也曾有为了国家芯片事业而倾尽心血的老院士——倪光南,他曾穷尽自己一生的心血,为了“中国芯”和国产操作系统不懈努力,曾在2001年,研发出了国产芯片“方舟1号”,被媒体称为“终结中国‘无芯’历史”,虽然它没能铸就辉煌,但它是那个时代中国最璀璨的流星。
除此之外,国产芯片还有一个无法跳过的名字——邓中翰。他为了实现中国芯片之梦,自己任教培养人才,为公司抵押房子借款。如今,他所创办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自主要发的数亿枚芯片打入国际市场,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成功占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百分六十以上的份额,从而被称为“中国芯片之父”。
在中国企业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缺芯少魂”的说法,在不久的将来,芯片在AI领域也大有可为,华为“达芬奇”项目发布的Ascend(昇腾)系列两款AI芯片,其都具有独特的市场优势,未来可期。
大国崛起,源自使命
从中国芯片的复苏可以看出,泱泱大国之崛起,必出有因,或许是爱国情谊,抑或是敢于担当的使命。在面对无数挑战的时刻,我们以勇气、智慧和毅力砥砺前行,奋起直追。
未来是充满光明的,希望中国的企业能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加速自主研发,摆脱美国的供应,实现自主生产。坚信实体产业与高科技创新企业会在中国的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