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

2019-10-17 eNet&Ciweek/续断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大部分外省人对于我们湖南的印象都来自湘西。

曾经在和新同学作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自己来自湖南,竟然被问是不是会巫蛊之术(还好不是问会不会赶尸)。还有一次,在从北京到吉林的火车上,听到邻座几位操着东北大碴子味儿普通话的大爷大妈在那里兴致勃勃地聊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聊到湖南,有几位异口同声地说:“湖南那地儿的人结婚还要对山歌呢!”我在一旁听了哭笑不得,头顶只有无数个问号在盘旋。

湘西,似乎自古以来就带着某种神秘气息,这块大山深处的秘境承载着人们的无限想象,同时还孕育出了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也正是沈从文的一支笔,让湘西、让凤凰为更多人所熟知了。再次翻开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依然会被他所描绘的湘西世界所触动,似乎也更明白了那座“边城”对于他的意义。

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许多内容都是来自于他与张兆和之间的往来信件,因为没有发表的束缚,语言反倒轻松、真切。在这些散文里,沈从文回忆着自己的童年往事、记录着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为我们勾勒了一个迷人的“湘西世界”。

如诗如画的山水之城

湘西苗家,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是一方闭塞的边城。这里山水相连,有着自己别具一格的地理风貌。《湘行散记》里,沈从文大部分时候是在水上行船,无论是沅水,还是辰河,他时常被两岸的景色所吸引,“千家积雪,高山皆作紫色,疏林绵延三四里,林中皆是人家的白屋顶。我船便在这种景致中,快快的在水面上跑。我为了看山看水,也忘掉了手冷身上冷了。什么唐人宋人画都赶不上。”

文人的心思总是很细腻,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水之中,沈从文彻底沉醉了,眼前的那些美景透过他的眼睛直接抵达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于是他写道:“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的感情早已融入这第二故乡一切光景声色里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万般皆入眼,大概就是因为沈从文对这方土地爱得深沉吧。

略带哀伤的自然生命

伴随着一幅幅风景画,沈从文着重书写的是当地人民最原始的生命状态。他笔下的水手、妓女、农民、商人,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他们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负担,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

在沈从文一路的见闻里,无论是那个狡黠有趣的“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还是那对“多情水手和多情妇人”,亦或是辰河小船上在风浪里讨生活的年轻人,他们稀松平常的生命总是透着一股淡淡的哀伤。

行船在滩头遇见激流时,“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看到这段,我不禁想问: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悄无声息地来了,又像一阵烟似的散去了。

沈从文的小说有城市和乡村两幅笔墨,不同于极尽讽刺之势的城市笔墨,在他的乡村书写里,读者总能感受到一种人性的真善美。“兵皆纯善如平民,与人无侮无扰。农民皆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

正如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国一样,湘西也是沈从文想要表现的理想世界。如沈从文所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湘西的人和自然是和谐的,有着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的人生形式。

结语

贾平凹曾在一次讲座上讲到沈从文的文学时说过这么一句话:“社会复杂,文坛也复杂,各色人等,当人境逼仄的时候,精神一定要浩淼无涯,与天地往来。”他说这是沈从文给他的启示,我想,这也是给我们所有人的启示。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