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白马非马

2020-05-09 eNet&Ciweek/爱玛

白马非马是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白马论》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战国时,一城有令,马匹不得出城。有一天,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公孙龙带着一匹白马正要出城。守门的士兵对他说:“马匹一概不得出城。”公孙龙心生一计,提出白马不等于马的观点,希望说服士兵。

公孙龙本人对“白马非马”的论证包括三个方面:

一、“马”这个词只命形不命色,“白马”这一词既命形又命色。但说“马”不命色并不是否定马有色,而只是强调“马”不取某个固定的颜色,它实际上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颜色。“白马”命色,是专门确定白色这一种颜色的,不包括黄色、黑色等非白色。

从逻辑上分析,“马”和“白马”虽然具有马形这一共性,却又有 “包括各色”和“仅指白色”的区别,这就从内涵上区别了“马”和“白马”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黄马和黑马都可以被认为是马,但它们两个都不是白马,因此求马和求白马是不能等同的。即“马”这个词中包括了黄马、黑马,“白马”中却不包括黄马、黑马,从而在外延上展示了“马”和“白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白马论》中,公孙龙还指出:“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也就是说,他肯定了“马”是包括白马的。这也表明,公孙龙认为,从两个词的种属关系上看,“白马包含于马”这一命题是说得通的。“马”和“白马”是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关系。

三、在对“非”这个词的理解上,历来就有很多误读,有人认为公孙龙的“非”表示的是“不属于”或者“不包含于”的意思。然而,根据公孙龙的分析,在命题“白马非马”中,“非”只作 “有异”“不等同”这样的意思。

虽然是后人集其事迹而成书,但是《迹府篇》中曾明确指出,公孙龙的 “白马非马”,是“异白马于所谓马”的意思。因此,“白马非马”这一命题也明确揭示了一般与个别、整体与个体的辩证关系。此外,借助数学里集合论中集合、子集和元素的概念,也能清楚解释两者的区别。

语言、词汇在传播和释义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歧义,尤其是面对一词多义的情况,所以语境、场景和原意很重要。追求事物的真相,首先要明白其本意,不然难免落入诡辩的逻辑陷阱。

而面对“白马非马”的命题,关键在于人们对“非”这个词的理解。

在这里,“白马”指的是白色的马,和黄马、黑马一样,它们都是有特定属性的马的类别之一;“马”指的是马这种动物,是一个生物类别的总称,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带有特定属性的马。这一点很明确,而“非”即“不是”,可以代表多重含义,其中有“不属于”“不等同于”“不包含于”等意思,所以产生争论是很正常的。

只是,面对争论,同样的观点在不同的场景里也会展现不同的效果。

话说有一次,楚王在场圃打猎把弓弄丢了,随从们想去找回来。楚王说:“不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仲尼听后,说:“楚王的仁义还不够。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不用捡了’,何必要说楚国呢?”

仲尼区分了“楚人”和“人”,观众看到的是大义和情怀,很少注意到由这两个词的运用所带来的逻辑思考。或许,关注的角度不同,就能得出不同的见解和感受。而这种不同,也正是思维的魅力所在吧。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