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未来银行科技服务商TOP100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2020人力资源特色品牌TOP50

2021-03-01 eNet&Ciweek/关山月

2020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特色品牌成长力TOP50
S/N平台品牌创新功能综合
1肯耐珂萨云93.6794.5696.1394.79
2YouSuite93.3594.5194.5194.12
3Boss直聘92.4294.4594.5893.82
4北森云92.5194.5194.3693.79
5科锐云92.5994.2193.4593.42
6终成国际人力资源咨询92.2393.8793.7893.29
7易HR92.6293.7693.1293.17
8喔趣云系统91.3594.3692.8892.86
9盖雅劳动力云91.3294.1592.5692.68
10拉勾网91.5893.4992.7692.61
11前程无忧92.3192.5692.4692.44
12e成科技90.4293.1192.4391.99
13智联招聘90.4992.4992.5191.83
14Quhuo+89.4392.3693.4591.75
15永盛人力集团88.7287.7991.3589.29
16金石诚业86.4587.4288.9287.6
17Moka85.3686.5589.3587.09
18第一人力84.2687.3688.7686.79
19点米科技85.4884.3888.5686.14
20SAP Success Factors HXM Suite86.4582.7788.385.84
21猎聘网85.1384.5687.6285.77
22i人事84.5183.7988.1585.48
23欧孚云等84.2983.2187.6185.04
24金蝶云84.2184.1285.6284.65
25上海外服人力资源咨询83.2983.4686.5184.42
26ADP® iHCM 283.5683.7684.7784.03
27香聘83.5284.1184.3583.99
28易people+Pro83.3182.4684.7583.51
29给到App82.3183.4384.5183.42
30谷露软件82.3782.5685.1383.35
31名才eHR82.8782.7784.1583.26
32蓝鸟云82.2682.7584.6783.23
33FESCO82.4182.4384.3283.05
34工薪记82.1982.3681.2681.94
35薪人薪事81.5979.8583.8781.77
36智思云80.3779.6282.9180.97
37霖珑云科79.5279.1682.9480.54
38红海ehr78.3679.1378.5378.67
39万古HR管理云78.5679.4576.3278.11
40双高集团76.7876.4673.6275.62
41Kayang App76.4174.3173.5474.75
42中人人力资源机构76.3975.3272.4674.72
43英格玛76.5275.1372.5174.72
44CDP人力资源一站式服务平台73.6374.5472.3673.51
45大易云招聘72.7974.3172.8473.31
46海峡人力72.5173.2173.4673.06
47汉哲人力资源咨询70.3772.8973.1472.13
48亲亲小保App69.4173.1271.8671.46
49太和顾问69.8972.7871.6271.43
50瀚纳仕68.1372.1971.3170.54
2021.02德本咨询/eNet研究院/互联网周刊调研选择
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成败向来有分不开的关系。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但往往也能成为最大的负担。人力管理的成效逐渐与企业利润和竞争力挂钩。

目前在各种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若人对应的贡献度无法提高,企业运营必然会受影响,核心竞争力也会下降。然而,对合适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选择与制定,是每个管理者都会面对的挑战和难题。

不难预料,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帮助企业有效进行人才配置利用,同时,合理的考核与培训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个人潜能,为企业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作团队。

效率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逐渐颠覆及重塑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今,新技术不仅在生活服务中为人们提供便利,更为企业进行高效管理提供机会。

新数字技术也促进着传统经济体的进化与重新定义,催生出了新的经营策略和经济形态。有数据显示,全球1000强企业中的67%、中国1000强企业中的50%都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各企业正在逐渐适应当今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力争通过数字化转型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帮助提升传统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促进企业寻找新的增长方式,成为很多软件企业的发力点。企业级云管理系统日渐完善,数字化软件开始席卷各类企业的各个部门,热点技术的兴起成功助力企业信息化步伐加快,人力资源数字化应用也逐渐普及,被各类企业广泛应用。

1、智能化带来变革

CDP集团总裁吕威在中国500强企业人力资源高峰论坛上曾表示,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可帮助企业通过灵活化用工、共享型用工、淡旺季薪资浮动等创新方式,提高人均效率。在各类软件的支持下,企业内部结构的弹性增加,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的风险可控性,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性价值。

在数字化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方式将逐渐被简洁高效的在线操作所取代。各软件企业大力发展、完善一站式云平台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助力企业成就、员工福利管理,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如今,绩效分析、技术培训、人才测评及体制改革都可以通过云平台实现业务集成、精准高效的管理。

2、技术应用带来发展

步步高集团在业务转型时期,就对其人力资源流程进行了数字化变革,数据共享与流程简化使得办公步骤不断优化。如,招聘模块缩减50% 但是招聘响应率提升了50%,且招聘成本降低了30%。审批步骤也从原来的七人签字原则,逐步控制在三人审批,五人审批。

同样,京东在2016年的人才盘点也展示了线上系统的强大。线上系统使用期间,覆盖员工高达1.3万余人,线上创建700余场盘点会,2800余盘点人线上撰写盘点资料,同时更支持HR将会议资料现场系统直接调整确认,并能一键录入所有会议的评价记录。

近年来,数据分析的应用基本覆盖了传统领域包括薪酬福利、人才招聘、人才培养和工作效率的各项职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市场区隔被打破,不同场景、需求、数据、用户实现了无缝连接,并且通过新的技术手段,企业中各个职能岗位实现了统一标准管理,也使投入产出分析、资源分配与优化方面变成更智能化的管理体系。

然而在数字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求人力管理者对管理内涵的变化做出重新思考。

挑战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管理中很多复杂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软件的辅助得到解决。云计算与大数据为企业减少了很多的人力物力,甚至节省了较大的时间成本。然而,只依托于数字技术的人力管理或许远远不够。对人力管理深层的探索离不开知人善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儒家理念。

海尔的成功并非偶然,坚持“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理念与OEC管理体系的实行,让员工都参与到企业日常运营中,保证每日每事执行到位,使得一个曾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在20多年后,已逐渐成为了海内外享有美誉的企业。

机遇

随着知识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成为了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从单纯的员工福利与薪酬服务,逐渐趋于对员工素质、价值观和使命感的塑造。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部门各领域人才的支持,在人力管理全过程中,员工的教育培训是基础的、根本的环节;在义利并举、道德和文化领域的探索和带领,将造就一只团结有规则的队伍,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责任心。

在人力管理中将现代科技与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挑战,诚然如此,更是助力企业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机会。

核心

以德育人,必有收获。

2010年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痛惜之余也引发了关于什么才是给员工带来安全感、稳定感的管理方式思考。现如今,人力资源的管理,已经逐渐超出了绩效管理的范畴,而更多的侧重于在企业领导带领下培养出复合型人才,组件有修养有能力的团队,观念不断更新,至此于企业甚至于对于整个社会的素质提高都有积极意义。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凝结了中华民族漫长文明发展中的经验成果,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以人为本,以义统利,以德服人,以信取仁”的思想道理,并且至今在现代管理哲学、经商之道、为人之道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世说新语》有言“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确,现代管理科学提高了员工工作及企业运作的效率,然而一个单位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以德为先”。司马光也提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理想的企业用人是德才兼备,一个拥有高尚的品行与过硬本领的人,才能够成就事业,与企业保持长久和谐发展。

但同样,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了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做到让人才深刻体会到单位的激励政策。各项激励政策要融情于理,而且需注意言行一致,“诚心诚意”。除此之外,更要在立德、育德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企业的成功不单单取决于效率或效益的提升,对人的管理更是得以发展的关键。一个有思想修为的管理者,主张用道德去感化育人;严于律己、胸怀宽广、大局为重的企业家,会对员工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从而培养出正直忠诚,有道德、有修养的工作群体。

行之有效的管理学不止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当今社会的背景下,制度制定之余也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重道、明德、信义、崇礼的精神不断融合,引导企业及员工向善发展。这也是可以预见的最积极有效的管理办法,甚至断非制度与法律所能要求的办法。

结语

我们应成为传递力量、尊重与爱的渠道。

相关频道: eNews 排行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