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2021特高压企业50强

2022-02-24 eNet&Ciweek/言九

2021年度特高压企业TOP50榜单
RK企业
1国电南瑞
2特变电工
3中国西电
4国网英大
5思源电气
6许继电气
7中天科技
8亨通光电
9卧龙电驱
10汉缆股份
11四方股份
12平高电气
13远东股份
14东方铁塔
15保变电气
16安靠智电
17永福股份
18神马电力
19尚纬股份
20宝胜股份
21华菱线缆
22风范股份
23大东南
24华明装备
25金杯电工
26中辰股份
27麦克奥迪
28太阳电缆
29长高集团
30特发信息
31派瑞股份
32经纬辉开
33精准信息
34长缆科技
35佛塑科技
36航天晨光
37杭电股份
38大连电瓷
39华瓷股份
40白云电器
41创元科技
42中元股份
43通光线缆
44通达股份
45汇金通
46中环装备
47金百泽
48天沃科技
49金利华电
50新宏泰
2022.02德本咨询 /《互联网周刊》联调

“中国的标准即国际的标准”,要说我国领先世界的“高精尖”技术,特高压绝对占有一席之地。特高压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这个以线圈电缆、钢铁等硬件器械为基础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凝聚几十万人心血的科技端产业,为工业发展输送电力,服务千家万户的生活。

“论战”话新章

特高压自诞生以来便在旷日持久的“论战”中前行。山头林立的电力管理体制中,特高压建设曾裹挟着区域、企业经济因素,几经陷入“反复争论却没人拍板”的“怪圈”之中。

从2005年开始,“是否在中国发展特高压技术”始终存在争议,甚至在2011年,23位专家联名反对交流特高压“三华电网”规划,经过全国政协座谈会、北戴河会议、发改委会议、特高压国际会议,专家学者们一轮轮“论战”焦点主要集中在技术是否能搞、是否有必要搞、是否安全、是否有效益等相关议题中。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彼时,做过大量试验的美日以及前苏联未能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特高压,很多人说我们也做不成,思想困于器皿,视野遮于迷雾。特高压从“白手起家”到“大国重器”,事实证明,纵使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相隔千里,跨越严寒酷暑、荒漠戈壁也能为技术力量所填平。

现今,虽说着重发展特高压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投入多少仍存在分歧。新型电力系统下,特高压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围绕“电网中心论”还是“市场中心论”,哪一条才是资源配置的合理路径?特高压的投入产出比如何?从新能源替代来看,大力建设特高压工程的必要性?太多太多,相信专家学者们能建立量化的数学模型予以解答。

在当下的电力工业中,许多所谓“世界性难题”,都是涉及技术、市场甚至政治、人文等因素的复杂综合体。技术与市场的关系,矛盾且统一。例如,要想把光电、风电变得稳定可用,本可以在源头上建抽水蓄能站、储能装置,但这会大幅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成本,解决“弃风”“弃光”目前此路不通。

换种思路,在“基建”面前,如果一直与风险、价格机制等利益相关深度捆绑,那么由此延展的新业态是无法预知、更无法量化的。4G技术到来之时,我们总想“那不就是上网速度快了一点嘛”,结果它成就了整个无线宽带应用的移动互联网生态。接下来我们还要推进5G商用成熟和技术演进,为发展好6G架桥铺路,警惕美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追赶。国际竞争尚且如此,更不用提重大到人类生存根本的环境问题了。

宏大的能源课题,过去“水火互济”,现在“风光无限”,以及未来“氢装上阵”,范式不变,思维方式不变,科技难有大变。曾在“贸工技”还是“技工贸”的选择上栽跟头,局限于单纯投资回报框架内的技术进步,在科技树上几乎都是死胡同

国计

为什么要发展特高压技术?从我国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可窥见端倪。

过去,我国煤电是电力主要来源,形成了两种发电模式:一种,将煤炭大规模、长距离运到用电附近的发电厂,虽然好处是发电损耗、工程建设量小,但煤炭运输成本大大提高,且燃煤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另一种,在煤炭、水能资源集中的地区发电,通过电网输送民用、商用。基于运输成本、运力考虑,2005年以后,我国电力系统的模式慢慢转向后者,“西电东送”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经过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设备研制、系统设计、试验验证、工程建设和调试运行,攻克了310项关键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和损耗低等技术优势的特高压问世,为电力系统优化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

以点带面,特高压产业拉动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建设安装等多领域的业绩增长。往小了说,包括直流输电设备(换流阀、直流控保系统等)、交流输电设备(GIS、变压器等)、输送端缆架、绝缘器件、电器检测相关企业;往大了说,上游还包括隆基、阳光这样的光伏巨头,下游能延伸到配电设备,甚至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新兴经济增长点。

未来,电力输送能力的跃升关乎国运大计。一方面,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议题,高效、智能化输电有利于规避潜在的能源危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为节能减排、向绿色低碳转型,2020年末双碳目标树立,发展清洁能源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特高压是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载体。按我国自然地理特征,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大多集中在幅员辽阔、日晒充足的西部地区,而在人口众多、经济相对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用电需求大,没有特高压输电技术,“远水救不了近火”。

据《中国能源报》,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建成“14交16直”在建“2交3直”共35个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总长度4.8万公里。“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伏安,总投资3800亿元。其中,2022年,国家电网计划开工“10交3直”共13条特高压线路。

“绿电”版图徐徐展开,回应新能源空间不匹配的矛盾,但时间不匹配依旧是“老大难”,因为触及到电能替代的根本症结——新能源消纳(电力的消化、吸纳)。按常理,即时发电即时用是最理想的状态,而“靠天吃饭”的太阳能、风能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弊病。尽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已是世界第一,但多余的电浪费了,急需的时候用不上,我国新能源消纳问题与负荷规模、电源调节、电网互联等关键因素呈强相关性,时刻考验着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也要求特高压补齐短板:短距离的灵活调度。

19世纪中期,乘坐第二次工业革命快车的美国率先开启电力化进程,而我国要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拐点中“弯道超车”,便是特高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民生

去年9月末,东北部分地区陷入一片漆黑,有人被困在了电梯里,有人因马路上的红绿灯突然熄灭而堵车……受全国性煤炭紧缺、燃煤成本与基准电价严重倒挂、联络线净受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持续、大面积的拉闸限电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停电,事实上,就连电力技术发源地美国也未能幸免。2003年8月14日,美国东北部、中西部8个州发生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250亿~300亿美元之间。

特高压输电是实现能源供应保障立体化的“主动脉”。正如“特高压之父”刘振亚所言,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质在于“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就像数字孪生一样,在居住区上空建成一张网,特高压设备为实,智能电网为虚,清洁能源提供动力。

特高压输电需要智能化技术提高运行控制的稳定性和效率,更具现实意义的是,不同厂家、不同技术路线的风电、光伏发电和其他分布式电源能够通过智能电网组合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以应对市场环境下传统能源、气候变化下新能源的缺口。

在民生层面,电力化促成生产力发展、劳动力替代的过程。解决十四亿人口的电力需求形势严峻,不光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城镇地区,还在亟待完善“新基建”的乡村地区。电力输送降本增效,多余的人力、资本就能花在提高居民收入、教育水平上,还能提升生活幸福感。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时代主旋律下,助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形成良性经济循环。

结语

特高压辉煌于“集众力,干大事”的体制优势、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所构筑的里程碑式的制高点,终归立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平衡点,不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它的去向理应是与国家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步调和居民生活福祉目标相一致的“最优解”。

相关频道: eNews 排行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