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 E | 锂电业务 | L | iP |
---|---|---|---|---|
1 | 比亚迪 |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 深圳 | 92.09 |
2 | 宁德时代 |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 宁德 | 92.06 |
3 | 先导智能 | 锂电设备 | 无锡 | 91.95 |
4 | 光华科技 | 电池材料 | 汕头 | 91.86 |
5 | 中一科技 | 铜箔 | 孝感 | 91.73 |
6 | 安达科技 | 正极材料 | 贵阳 | 91.65 |
7 | 德福科技 | 铜箔 | 九江 | 91.50 |
8 | 永兴材料 | 碳酸锂 | 湖州 | 91.30 |
9 | 诺德股份 | 铜箔 | 长春 | 90.62 |
10 | 天赐材料 | 电解液、磷酸铁锂 | 广州 | 90.58 |
11 | 国轩高科 |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 合肥 | 90.15 |
12 | 天际股份 | 六氟磷酸锂 | 汕头 | 89.91 |
13 | 合纵科技 | 锂电材料 | 北京 | 89.78 |
14 | 星云股份 | 锂电设备 | 福州 | 89.77 |
15 | 孚能科技 |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 赣州 | 89.70 |
16 | 龙蟠科技 | 磷酸铁锂 | 南京 | 89.50 |
17 | 恩捷股份 | 隔膜 | 玉溪 | 89.35 |
18 | 华友钴业 | 正极材料 | 嘉兴 | 88.52 |
19 | 鹏辉能源 | 锂电池 | 广州 | 88.48 |
20 | 万润股份 | 电解液添加剂 | 烟台 | 88.35 |
21 | 嘉元科技 | 铜箔 | 梅州 | 88.20 |
22 | 中矿资源 | 锂矿、锂盐 | 北京 | 88.18 |
23 | 容百科技 | 正极材料 | 宁波 | 88.07 |
24 | 中伟股份 | 三元前驱体 | 铜仁 | 87.95 |
25 | 中创新航 |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 常州 | 87.90 |
26 | 德方纳米 | 正极材料 | 深圳 | 87.82 |
27 | 星源材质 | 隔膜 | 深圳 | 87.65 |
28 | 派能科技 | 储能电池 | 上海 | 87.55 |
29 | 天华新能 | 锂电材料 | 苏州 | 87.53 |
30 | 盛新锂能 | 锂产品 | 成都 | 87.09 |
31 | 璞泰来 | 锂电材料及设备 | 上海 | 86.90 |
32 | 藏格矿业 | 碳酸锂 | 海西 | 86.86 |
33 | 融捷股份 | 锂矿、锂盐 | 广州 | 86.85 |
34 | 福能东方 | 锂电设备 | 佛山 | 86.80 |
35 | 科瑞技术 | 锂电设备 | 深圳 | 86.72 |
36 | 丰元股份 | 正极材料 | 枣庄 | 86.46 |
37 | 万润新能 | 磷酸铁锂 | 十堰 | 86.41 |
38 | 华自科技 | 锂电设备 | 长沙 | 86.39 |
39 | 厦钨新能 | 正极材料 | 厦门 | 86.21 |
40 | 亿纬锂能 |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 惠州 | 86.08 |
41 | 联赢激光 | 锂电设备 | 深圳 | 85.88 |
42 | 振华新材 | 正极材料 | 贵阳 | 85.58 |
43 | 赢合科技 | 锂电设备 | 深圳 | 85.09 |
44 | 天齐锂业 | 锂矿、锂盐 | 遂宁 | 84.92 |
45 | 翔丰华 | 负极材料 | 深圳 | 84.48 |
46 | 科恒股份 | 正极材料/锂电设备 | 江门 | 84.17 |
47 | 赣锋锂业 | 锂盐、电芯 | 新余 | 83.85 |
48 | 天奈科技 | 锂电材料 | 镇江 | 83.40 |
49 | 欣旺达 |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 深圳 | 83.30 |
50 | 湖南裕能 | 正极材料 | 湘潭 | 83.18 |
2024.05 DB Consulting 德本咨询 |
欣喜的是,中国锂电产业链中有多家上市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比如宁德时代在锂电池技术方面不断创新,拥有大量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在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电池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其成本控制也很不错,与全球多个知名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大众、宝马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场地位稳固。
就垂直一体化而言,比亚迪在锂电池生产、电动车制造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垂直整合,大大增强了其产业链控制能力,同时其不仅在电动车电池方面取得成功,储能系统、电动公交车和其他新能源产品在全球市场也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也说明其持续的大规模研发投入产生了效果。
再比如,就资源优势而言,天齐锂业控制了全球重要的锂矿资源,包括澳大利亚的格林布什锂矿(全球品质和产量最高的锂矿之一),其在锂矿开采、锂盐生产等多个环节具有较强的优势,保证了从资源到终端产品的稳定供应。
就广泛的资源布局而言,赣锋锂业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锂矿资源和业务布局,降低了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其在锂电池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不仅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通过资源开采、材料加工和电池生产等环节的一体化布局,赣锋锂业有效提升了利润率。
就专注研发而言,国轩高科在动力电池领域深耕多年,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使其产品在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具有竞争力,其与大众汽车等国际知名车企达成的战略合作关系,建设新的生产基地的努力,增强其全球市场供应能力的行动等,也是大有裨益的。
总体上,中国的锂电池产业链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锂电池生产和供应基地之一,从上游的矿产资源开采、锂盐生产,到中游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再到下游的电池制造和回收利用,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
特别值得庆幸的是,除了成本优势之外,在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企业投入较大,已经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特别是在高能量密度、电池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鉴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所以,电动汽车、储能系统、3C电子产品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锂电池需求。随着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未来,随着新能源车和储能需求的继续增长,锂电池技术会不断创新,如固态电池、硅碳负极、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将会陆续商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锂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技术会进一步发展,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这可能是未来一个最大的议题、问题,必须寻找到解决方案的事项。
(文/四大洋)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