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 企业 | 备注 |
---|---|---|
1 | 汇川技术 | 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与研发 |
2 | 新松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制造与研发 |
3 | 大族激光 | 协作机器人 |
4 | 巨轮智能 | 工业机器人研发 |
5 | 埃斯顿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 |
6 | 埃夫特 | 负载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制造与研发 |
7 | 拓斯达 | 四轴SCARA机器人、六轴工业机器人 |
8 | 三丰智能 | 机器人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
9 | 固高科技 | 自动控制产品供应 |
10 | 海柔创新 | 仓储智能机器人 |
11 | 智元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研发 |
12 | 科大智能 | 工业机器人研发 |
13 | 新时达 | 多关节工业机器人、SCARA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制造 |
14 | 快仓 | 智能仓储机器人 |
15 | 灵动科技ForwardX | 视觉导航移动机器人(AMR) |
16 | 华中数控 | 数控系统研发商 |
17 | 银河通用机器人 | 嵌入式AGI机器人 |
18 | 景业智能 | 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制造 |
19 | 凯尔达 | 焊接机器人 |
20 | 广州数控 | 工业机器人研发 |
21 | 台达 | 工业机器人制造 |
22 | 众为兴 | 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 |
23 | 节卡机器人 | 协作机器人研发商 |
24 | 遨博智能 | 协作机器人研究生产商 |
25 | 珞石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及控制系统研发 |
26 | 钱江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制造 |
27 | 越疆科技 | 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 |
28 | 亿嘉和 | 特种智能机器人 |
29 | 极智嘉 | 智能物流机器人 |
30 | 图灵智造 | 工业机器人研发 |
31 | 视比特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3D视觉核心算法 |
32 | Flexiv非夕 | 通用智能机器人研发 |
33 | 配天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研发 |
34 | 远舢智能 | 嵌入式工业IoT智能数采机器人Gluttonous Snake |
35 | 星海图 | 具身智能机器人 |
36 | 魔法原子 | 通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 |
37 | 溱者 | 协作机器人 |
38 | 魔仓智能 | 智能机器人 |
39 | 中科灵犀 | 工业机器人制造 |
40 | 卓益得机器人 | 智能机器人研发 |
41 | 清琢智能 | 工业机器人研发 |
42 | 筑领科技 | 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 |
43 | 浙江科聪 | 移动机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
44 | 智世机器人 | 智能仓储穿梭机器人 |
45 | 木蚁机器人 | 智能搬运机器人 |
46 | 塔斯克TUSK | 智能搬运机器人 |
47 | 线控机器人 | 线控机器人工业应用 |
48 | 湃特纳 | 智能建筑机器人 |
49 | 飒智智能 | 智能移动共融机器人 |
50 | 悟通感控 | 机器人力学与触觉传感技术研发 |
2025.02 DBC/CIW/CIS |
像具身智能迈进
2024年,具身智能无疑是最火热的风口之一。
红杉中国、IDG资本、经纬创投等明星资本纷纷押注具身智能;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大厂也开始自研或投资。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具身智能赛道至少发生了60起融资,融资总额超50亿元,成为2024年我国最吸金的行业赛道之一。
当前,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工业机器人的智能特性,具身智能理论和技术的突破将引领机器人智能特性跨越发展。过去,传统的具身智能系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往往力不从心,只能在固定的环境中运作,并且常常需要人工干预辅助。随着大模型的出现,补齐了机器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的短板,让机器人的理解能力和推理决策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通用大模型让人类与机器人的交互方式可以用自然语言进行,降低了机器人的使用门槛,为落地应用打通了重要的一环。
工业机器人正在提升其智能特性,向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迈进,融合大模型的大脑和机器人的形体,具身智能正一步步从想象变成现实。
在具身智能下,机器人大脑的感知能力能够指挥机械手做不同工件,不是标记工件信息后根据人为不同工件设定好的不同工件的程序执行任务,而是有眼睛感知到工件后,基于自主理解的任务要求,智能分析工件的结构,各要素空间关系,再自主生成工艺、动作和各种运动参数,甚至进行交互和迭代,实现自主作业。
竞争加剧
我国是工业机器人的全球最大市场,安装量占据全球总量的一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4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我国是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全球最大市场,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约180万台,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如此庞大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的国家。
未来,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进入存量市场与细分增量市场卡位并存的格局。在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机器人产品均价及其利润持续下行,短期内预计未来市场价格战仍将持续。
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工业玩家增多,工业人形机器人新品频出。汽车行业应用成为当下人形机器人的“共识”,如埃斯顿、埃夫特、汇川技术等企业已有明确布局,预计2025年工业人形机器人新品将明显增多。
出海也逐渐成为工业机器人厂商发展的共识。我国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已具备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在机器人技术精度、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上,很多国产工业机器人产品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基于海外具有更大市场空间与更高溢价的判断,布局海外市场逐渐成为头部厂商共识。
结语
回顾2024,工业机器人行业整合步伐加快,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内部竞争仍在加剧,工业机器人厂商都在经历一场关乎生存的考验,机器人行业淘汰赛仍将持续。
(文/元素)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