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 品牌 | 备注 |
---|---|---|
1 | 宁德时代 | 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研发制造 |
2 | 比亚迪 | 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研发制造 |
3 | 阳光电源 |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源产品研发与生产 |
4 | 亿纬锂能 | 锂电池研发制造 |
5 | 中车株洲所 | 储能系统集成 |
6 | 海博思创 | 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 |
7 | 瑞浦兰钧 | 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研发制造 |
8 | 国轩高科 | 能源动力电池研发制造 |
9 | 科华数能 | 全场景智慧光储解决方案 |
10 | 海辰储能 | 储能电芯技术服务 |
11 | 南都电源 | 储能全产业生态体系 |
12 | 双登集团 | 基站/数据中心储能电池 |
13 | 新源智储 | 储能系统集成 |
14 |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 | 储能系统研发制造 |
15 | 中创新航 | 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研发制造 |
16 | 上能电气 | 直流/交流储能变流器 |
17 | 远景能源 | 智慧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
18 | 鹏辉能源 | 储能电池、大型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 |
19 | 华为数字能源 | 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 |
20 | 中天科技 | 光伏储能 |
21 | 奇点能源 | 用户侧储能系统 |
22 | 融和元储 | 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
23 | 派能科技 | 微电网储能、电网侧储能、小型工商业储能等 |
24 | 太湖能谷 | 储能解决方案、系统研发、技术服务,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微电网、电网侧、大型工商业储能等 |
25 | 首航新能 | 全场景光伏和储能解决方案 |
26 | 力神电池 | 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研发制造 |
27 | 蔚来能源 | 蔚来汽车旗下能源充换电业务 |
28 | 美克生能源 | 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服务 |
29 | 南瑞继保 | 智能电力装备研发 |
30 | 华宝新能源 | 户外电源解决方案 |
31 | 索英电气 | 储能PCS电气系统 |
32 | 中科海钠 | 钠离子电池研发 |
33 | 盛弘电气 | 智慧电力能源解决方案 |
34 | 智光储能 | 储能产品研发与制造 |
35 | 保碧新能源 | 园区和社区综合能源管理服务 |
36 | 华美兴泰 | 移动储能ODM/OEM提供 |
37 | 为恒智能 | 数字能源服务 |
38 | 珩创纳米 | 锂离子电池以及核心材料研发 |
39 | 天科新能源 | 锂离子电池制造 |
40 | 华驰动能 | 磁悬浮飞轮储能电池研发和生产 |
41 | 超威动力 | 全球铅炭电池企业,专注海外离网储能与动力电池 |
42 | 海得智慧能源 | 集中式储能、工商业侧储能、户用侧储能 |
43 | 圣阳电源 | 铅炭电池储能,高性价比铅炭技术 |
44 | 立方新能源 | 锂离子电池制造 |
45 | 润诚达 | 储能电池研发生产 |
46 | 瀚宇新能源 | 新能源系统集成服务 |
47 | 普能时代 | 便携式储能解决方案 |
48 | 迈格瑞能 | 储能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
49 | 光宇兆能 | 光储充一体化停车位系统 |
50 | 金盘科技 | 数字化储能系统创新 |
2025.04 DBC/CIW/CIS |
我们正身处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储能技术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与传统电网的重要纽带,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储能产业已经从单纯的技术研发阶段,迈入了规模化商业应用的新纪元。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赛道上,中国企业正以创新者的姿态,重塑全球储能产业格局。
技术革命:储能赛道的创新竞速
储能行业的技术演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主流电化学储能技术持续迭代升级,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与此同时,新型储能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从大规模电网侧到分布式用户侧,从高寒地区到热带环境,各类技术路线都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市场格局的重构与演变
生态重构:储能市场的多维博弈
当前储能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不断扩大竞争优势,而专业化企业则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央企与民企各展所长,在电网侧和用户侧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这种多元化的市场格局,既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储能产业正在突破传统的设备销售模式,向服务化和金融化方向拓展。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将储能系统的价值最大化。从容量共享到电力交易,从资产证券化到能源服务,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项目经济性,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破局时刻:储能产业的转型阵痛与新生
储能产业正经历着成长的烦恼与蜕变的阵痛。产能扩张与市场消纳的平衡木上,企业正在重新校准发展节奏;技术路线的迭代浪潮中,先行者与后来者都在寻找自己的航向;国际贸易的波诡云谲里,出海企业需要锻造更坚韧的竞争力。这些挑战不是绊脚石,而是产业进化的催化剂,每一次突破瓶颈都将开启新的机遇之门。
明日储能:科技革命下的无限可能
未来的储能图景正在科技与想象力的碰撞中徐徐展开。AI赋能的“智慧储能大脑”将重新定义系统管理范式;“能源元宇宙”概念下的虚拟电厂正在打破物理边界;生物仿生技术启发的储能材料或将颠覆传统认知;而量子计算加持的能源调度算法,则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供能用能方式。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正在实验室和示范项目中孕育的储能未来。
结语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中国的储能企业需要把握技术创新的主动权,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共同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属于那些能够将技术创新与商业智慧完美结合的企业,他们不仅将引领行业发展,更将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冰博客)
e-Mail:lab@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