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 企业 | 产品 | 备注 |
---|---|---|---|
1 | Monica | Manus | 通用Agent |
2 | 字节跳动 | Coze Space | 协作办公 |
3 | 百度智能云 | 客悦·ONE | 智能客服 |
4 | 360集团 | 纳米AI搜索 | 超级搜索 |
5 | 智谱AI | AutoGLM沉思 | 深度研究 |
6 | 钉钉 | 钉钉AI | 智能办公&企业智能体 |
7 | 金山办公 | Copilot Pro | 自动化办公 |
8 | Marketingforce迈富时 | AI-Agentforce | 营销销售智能体 |
9 | 网易伏羲 | 游戏Copilot | 语音AI队友 |
10 | 面壁智能 | ChatDev | AI编程 |
11 | 语灵科技 | Dify.AI | 智能体开发 |
12 | 神州数码 | 神州问学 | 企业服务 |
13 | 蚂蚁数科 | Agentar | 金融智能体开发 |
14 | 蓝凌软件 | 蓝博士LanBots.AI | AI协同中台 |
15 | 猿辅导 | 猿编程AI-Agent | 智能编程学习助手 |
16 | 况客科技 | 况客Agent | 基金投研投顾 |
17 | 联影智能 | 核医学智能体 | 影像自动报告 |
18 | 途牛 | AI助手小牛 | 旅游攻略 |
19 | 澜码科技 | AskXBOT | 企业智能体开发 |
20 | 联汇科技 | Om AI | 行业级智能体 |
2025.05 DBC/CIW/CIS |
奇点已至
2025年5月13日,这场持续数月的全球AI Agent竞逐迎来关键转折——现象级产品Manus宣布向全球用户开放注册,正式解除邀请制封印,向全部C端用户敞开智能体潘多拉魔盒。
此前其内测资格引发的疯狂超乎想象,闲鱼平台流通的激活码黑市叫价甚至冲破10万大关,似乎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这个由中国团队Monica打造的“硅基员工”,能够重新定义人机协作边界。
与传统AI工具“你说我做”的被动模式不同,Manus展现出了出色的自主性。在接到用户指令后,Manus可以直接操作电脑完成一系列报告撰写、表格制作等工作,并在最后导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其应用场景涵盖筛选简历、股票分析、旅行规划、教育内容创建、财务报告分析等多个领域。
Manus的开放注册不仅是一次产品策略调整,更是AI智能体领域竞争格局的重要转折点。随着全球AI应用进入“智能体战争”阶段,Agent这一潜在的“超级入口”正在被众多企业争相竞逐。
Anthropic去年底发布的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推动了Agent资源、工具生态快速发展,谷歌近期发布的智能体通信A2A(Agent-to-Agent)协议目标是让AI Agent实现互联互通,OpenAI的Deep Research、字节跳动的Coze Space……科技巨头们正以碾压式迭代速度收编战场。类似Manus这样独立开发厂商的突围或许昭示着最后的机会窗口,要么快速在一段时间内建立生态壁垒,要么沦为巨头生态的插件模块。
爆发可期
未来五年,中国AI Agent市场或将迎来指数级增长,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3万亿元,企业渗透率从不足5%跃升至25%,技术驱动与场景创新将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技术层面,AI Agent正朝着轻量化与多模态方向发展。在轻量化领域,通过知识蒸馏和量化压缩等方式,AI Agent正逐步摆脱对大型模型的过度依赖,转向更灵活、低功耗的技术架构,在摆脱云端依赖的同时,可在工业设备、可穿戴终端等场景实现“端侧智能”,响应速度提升至毫秒级。这种变革不仅降低能耗成本,更将催生诸如实时翻译眼镜、自主巡检机器人等颠覆性产品。
多模态发展则让AI Agent突破单一数据维度的局限,同时解析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类型数据,例如在医疗领域,AI Agent可通过分析患者病史与影像数据,辅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应用场景的扩展将突破现有边界。除传统优势领域外,AI Agent将深度渗透环保、农业等新兴行业。例如,基于环境传感器的实时数据,AI Agent可动态优化城市垃圾处理路线。同时,C端市场潜力加速释放,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智能家居助手、个性化教育陪练等产品将重塑消费者日常生活。
生态系统的构建将成为竞争焦点。头部企业正通过开放开发平台、建立技术标准等方式整合产业链,例如百度智能云、字节跳动等服务商推出的低代码AI Agent构建工具,使中小企业开发周期从数个月缩短至数周 。另一方面,合规性要求趋严将倒逼行业规范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推动数据脱敏、伦理审查成为技术落地的必选项。
结语
中国AI Agent行业正处于从“工具替代”向“价值创造”转型的关键阶段。尽管面临技术成熟度、算力瓶颈等挑战,但在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三重驱动下,该领域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成长为数字经济的新支柱。企业需把握轻量化、多模态、生态协同的战略方向,同时构建隐私保护与伦理治理的双重护城河,方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文/米栏)
e-Mail:lab@enet16.com